|
|
 |
|
|
|
新生儿急救知识 |
|
□陈妮 新生儿常见的突发状况包括窒息、呼吸困难、体温过低或过高、惊厥、出血和感染。由于新生儿呼吸道狭窄容易发生呼吸道阻塞导致窒息,家长在照顾时应特别注意避免容易窒息的环境。呼吸困难可能是由呼吸道阻塞、肺炎或先天性心脏病引起的,一旦发现应及时送往医院进行诊断和治疗。新生儿体温调节功能尚未完全发育,容易受到环境温度的影响,家长应注意观察婴儿的体温变化,保持适宜的环境温度。惊厥是新生儿常见的神经系统异常表现之一,可能是由缺氧、感染或代谢性疾病引起的,需要及时送往医院进行诊断和治疗。新生儿出血和感染也是突发状况之一,需要及时送往医院进行诊断和治疗。 急救基本知识 心肺复苏术 心肺复苏术是新生儿急救的基本技能之一。如果发现婴儿出现面色口唇发紫或发白,无反应,胸腹部没有呼吸起伏,没有触及颈动脉搏动,应立即进行心肺复苏术。具体操作步骤如下: 首先进行胸外按压,将婴儿平放在硬板床上,用双手掌根部重叠按压胸部中央(两乳头连线中点),按压频率为每分钟100次~120次。然后进行人工呼吸,用口对口或口对鼻方式进行人工呼吸,每次呼吸时间为1秒~2秒。最后进行胸外按压和人工呼吸的交替操作,直到婴儿恢复心跳和呼吸为止。 止血方法 如果发现婴儿出现出血症状,应立即采取止血措施。具体方法如下:首先用干净的纱布或棉球压迫出血部位,然后使用止血带或绷带等物品加压包扎止血。如果出血严重或止血效果不佳,应及时送往医院进行进一步处理。 体温调节 如果发现婴儿出现体温异常症状,应立即采取措施调节体温。具体方法如下:首先将婴儿移至适宜的环境温度中,然后使用温水擦拭身体降温。如果体温过高或过低持续时间较长,应及时送往医院进行处理。 应对突发状况的步骤 在应对新生儿突发状况时,家长首先需要观察和评估状况。要密切关注婴儿的症状和表现,评估突发状况的严重程度。了解婴儿的呼吸、心跳、体温、出血等情况,以及是否伴随有哭声、抽搐等症状。在这个过程中,保持冷静和自信至关重要。家长不要惊慌失措,要相信自己的判断力和处理能力。同时,也要尽可能保持冷静,以便更好地应对突发状况。 一旦评估出突发状况的严重程度,家长应根据实际情况采取必要的急救措施。如果发现婴儿出现心跳骤停或呼吸骤停等症状,应立即进行心肺复苏术。如果发现婴儿出现出血症状,应立即采取止血措施。如果发现婴儿出现体温异常症状,应立即采取措施调节体温。这些基本的急救措施可以在等待专业医疗救助的过程中进行,为婴儿争取更多的生存机会。 如果突发状况比较严重,或者家长没有把握处理,应及时拨打急救电话或前往医院急诊室寻求专业医疗救助。在等待急救人员到场的过程中,可以采取一些基本的急救措施进行自救和互救。这些措施包括但不限于心肺复苏术、止血、调节体温等。同时,也要保持冷静和自信,相信自己的处理能力,保障婴儿的健康和安全。 预防措施 安全睡眠环境 为了预防新生儿窒息,家长应确保婴儿的睡眠环境安全。具体措施包括:不要在婴儿的睡眠环境中放置被子、枕头等物品;使用婴儿床时要确保床栏牢固,防止婴儿从床上掉落;不要让婴儿睡在柔软的床垫上,以免影响呼吸。 避免危险物品和环境 家长应避免将危险物品和环境放置在婴儿的周围。例如,不要将剪刀、刀具等锐利物品放在婴儿容易触及的地方;不要让婴儿接触热水、火源等危险物品。 定期健康检查 家长应定期带婴儿进行健康检查,以便及时发现并处理潜在的健康问题。医生会检查婴儿的身高、体重、体温、呼吸、心率等指标,以及听力、视力等感官发育情况。 接种疫苗 根据医生的建议,及时为婴儿接种疫苗,以预防各种传染病的发生。疫苗是预防疾病最有效的方法之一,家长应积极配合医生的建议进行接种。 (作者供职于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妇女儿童医院)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