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版查看  第一版:要闻
PDF版查看  第二版:动态
PDF版查看  第三版:专版
PDF版查看  第四版:卫生监督
PDF版查看  第五版:基层卫生
PDF版查看  第六版:乡村视角
PDF版查看  第七版:诊治参考
PDF版查看  第八版:乡医课堂
 
第二版:综合新闻
 上一版    下一版  
季玉陈:守护“生命中枢”
新乡医学院一附院启动肿瘤心脏病学研究项目
老人突然晕倒 医务人员接力抢救
跨越千里 脑脊液漏患者获治
濮阳市人民医院精准诊治儿童胆总管结石
志愿者进行献血
关注眼健康,从娃娃抓起
1
11 1 2022年6月9日 星期四 目录导航 1
 上一期   下一期 
1
  关注眼健康,从娃娃抓起
 

关注眼健康,从娃娃抓起
本报记者 冯金灿  通讯员 张浥尘 张晓华

   今年6月6日是第27个全国爱眼日,主题是“关注普遍眼健康,共筑‘睛’彩大健康”。当天,河南省立眼科医院(河南省人民医院眼科)举办多学科专家义诊、免费视力及眼健康检查、科普讲座等系列活动,向广大群众传播爱眼护眼知识。
    3岁以下的小宝宝还不会准确反映自己的视力情况,也很难乖乖配合医生检查视力。面对高发的小儿斜视、弱视等疾病,如何做到早期发现和及时干预,更好地呵护他们的眼健康呢?记者就此采访了河南省立眼科医院的有关专家。
    婴幼儿行为异常,要考虑视力问题
    6月3日,一岁多的小宝(化名)被父母带到河南省立眼科医院小儿眼科做视力检查。他的姐姐在幼儿园体检时发现有斜视,所以父母特意带他来排查一下。
    该院小儿眼科副主任医师彭海鹰手拿一个会发光的“独角兽”视标,在小宝的头顶来回移动检查孩子的眼球运动情况。随后她又在助手的配合下,放着动画片,用手持裂隙灯显微镜和眼底镜检查了小宝的角膜、晶体和眼底情况。
    在门诊,彭海鹰经常遇到四五岁甚至七八岁才发现眼睛有问题的孩子被家长带着做治疗。当问到家长“为什么不早干预”时,家长往往回答“检查过,孩子不配合,总是乱跑”。
    彭海鹰说,视力检查需要小朋友配合,不少家长认为3岁以下幼儿不配合,不能查视力,“等孩子大一点儿再说”。这会错过最佳干预时机,延长治疗周期,还会影响孩子的学习、社交能力培养。该院小儿眼科推出了专门针对3岁以下婴幼儿的视力检查服务,可以大致评估孩子视力,验光了解孩子的屈光状态,检查孩子眼部结构是否正常,以排除白内障、严重倒睫、先天性青光眼等对视力有损害但可以干预的疾病。
    彭海鹰提醒,孩子有以下行为预示着可能存在眼部问题:看东西喜欢眯眼睛,看绘本或电视时凑得很近,向远处看时频繁揉眼睛、眯眼睛;有些孩子还会表现出侧向看东西、看东西偏头;更小的孩子,如3个月的孩子,出现视物时不追光、不追物,眼球不能固定注视有吸引力的物体,可能提示眼部发育或视中枢发育有问题。
尽早建立屈光发育档案
    针对大多数人关注的儿童青少年近视高发的问题,应该如何早预防早干预呢?
    据河南省立眼科医院副主任医师覃建介绍,我国儿童青少年近视率达52.7%。近视导致裸眼视力低下、视觉功能受损,部分人还可能出现近视相关的多种眼部并发症,引发不可逆转的视觉损伤甚至失明;发生近视的年龄越小、越容易发展为高度近视,而近视度数越高,出现并发症的风险越高。
    覃建说,防治儿童青少年近视,应尽早建立屈光发育档案。一般在3岁左右(甚至更早也有可能)就可以到医院进行眼健康检查,记录视力、屈光度、角膜曲率及眼轴等数据,建议每年监测两次。通过定期屈光发育档案的监测,尽可能早地发现孩子屈光异常及各种眼病的线索,从而实现早期预警、早期干预。
    覃建提醒,在建好屈光发育档案后,要帮助孩子减少近距离用眼负荷,增加户外活动时间。尽管近视受一定的遗传因素影响,但长时间持续过度近距离用眼才是儿童青少年近视发生发展的重要因素。每天2小时、每周14小时的户外活动,能让儿童青少年近视发生率降低约50%。
及时科学防控和矫正近视
    那么,对于已经近视的儿童青少年来说,应该如何选择近视矫正方式呢?
    覃建说,医学验光和科学配镜是儿童青少年近视矫正的基本原则。特别是初次检查配眼镜一定要在专业机构进行规范的验光(必要时散瞳验光)、视功能检查以及眼健康检查后,才能制定个性化的正确配眼镜处方;同时要精准配眼镜,确保佩戴舒适、清晰、持久,可以根据专业建议选择各种类型的框架眼镜或隐形眼镜。部分家长不想让孩子过早戴上眼镜或者不想配足度数,认为孩子“能看清”就行。殊不知,这样不仅让孩子缺少真正清晰的视觉体验,还会因为欠矫(度数不配足)造成近视发展更快。因此,一旦确定真性近视,一定要在医生的建议下及时矫正。
    此外,还要科学选择近视控制手段。目前受到专业认可使用较为广泛的控制手段有角膜塑形镜(OK镜)、低浓度阿托品滴眼液及周边正性离焦框架镜或软性隐形眼镜。OK镜对眼轴的平均控制效果为40%~60%,控制效果明显,但验配技术要求高、日常护理要求严格。低浓度阿托品滴眼液用于近视控制呈现浓度依赖性,浓度越高,控制效果越好,但畏光等不良反应也越明显,其在国内还未完全上市,因此一定要在专业指导下定期监测评价效果。
    “近视的发病机理还不十分清晰,不同的人对同一种方式的反应效果也不尽相同。因此,在实际工作中需要医生综合分析判断适合哪种控制手段,或者需要考虑联合使用不同的控制方法,实现近视控制达到‘1+1>2’的效果。”覃建说。

 
2008-2012 YYWSB.COM All Right Reserved
医药卫生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