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越千里 脑脊液漏患者获治 本报记者 王 婷 通讯员 石婉嘉
“我现在做完手术十几天了,很快就能回家了。很感谢娄主任和其他医务人员,你们辛苦了!”在郑州大学附属郑州中心医院,病房里即将出院的周周(化名)笑得很大声,她说很喜欢郑州这个地方,因为自己在这里重获新生。 3个月前,家住福建的周周因手臂麻木去了当地不少医院,最终确诊为小脑扁桃体下疝畸形合并脊髓空洞症。第一次手术,周周的手臂麻木症状好了些,但刚出院,她就发现自己后脑勺伤口处常常有液体渗出。 再次返回医院,医生说这是术后并发症——脑脊液漏,7天后不得不接受第二次手术。然而,术后脑脊液漏依然存在。 但是,接连做了两次大手术,周周身体大不如前,只能暂停工作,在家休息。看着镜子里鼓鼓的后脑勺,她心里难受,成天窝在家里不出门。父母四处打听消息,有人向他们推荐了郑州大学附属郑州中心医院脊髓空洞症专科。 夫妻俩从来没有去过河南,为了周周,他们拨通了医院的电话,联系上脊髓空洞症专科主任娄永利。娄永利了解情况后认为周周的情况不太乐观,建议他们要尽早处理。 几次中转,跨越1464公里,他们终于到达郑州大学附属郑州中心医院。根据郑州市疫情防控政策,周周需要先在过渡病房完成“三天两检”核酸检测后再进行下一步治疗。周周由于术后颅骨缺损在后枕部形成囊袋状凸起,造成生理和心理上双重压力,术中操作和术后护理对医务人员来说都是个不小的挑战。 经过完善术前检查和精准脑脊液动力学评估,周周的脑脊液漏被成功封堵!微创切口既解决了问题,还保持了美观;腰大池引流对她恢复更加有利,也方便检测脑脊液性状;为了患者更好地康复,护士还为她定制了一个纯手工改造的颈托。 经过恢复,周周后脑勺的突起不见了,头发也长出来了,一想到很快就能出院回家,像正常人一样生活、工作,周周高兴得笑出了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