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梅鸪 张彩凤
案例一
韦某,女,37岁。患者主诉月经紊乱4年,阴道淋漓出血近20天。患者4年来月经紊乱,周期先后无定期,且伴经期延长,无腰酸、腹痛症状,4个月前因月经量多行清宫术。 望诊:肤白,形体消瘦,舌质淡红,苔薄白,脉沉缓。 诊断:崩漏(冲任虚寒)。 治宜:温补冲任。 方药:温经汤加减。当归10克,白芍10克,熟地黄20克,制吴茱萸3克,川芎6克,清半夏10克,丹皮15克,麦冬30克,太子参15克,桂枝10克,生姜3片,甘草6克。共6剂。每天1剂,水煎400毫升,分早、晚两次温服。 二诊:服上药后无不适,间断出现带下夹血性分泌物,舌脉同前。 方药:当归10克,炒白芍20克,川芎6克,茯苓10克,泽泻10克,生白术10克,猪苓15克,滑石15克,阿胶10克(烊化),大蓟、小蓟各15克,甘草6克。共6剂。每天1剂,水煎400毫升,分早、晚两次温服。 三诊:服上药后阴道出血停止,且半个月来未出现反复。 方药:温经汤加减。当归10克,白芍10克,熟地黄20克,制吴茱萸6克,川芎6克,清半夏10克,丹皮25克,麦冬40克,党参15克,桂枝10克,干姜3克,甘草6克,醋香附15克。共6剂。每天1剂,水煎400毫升,分早、晚两次温服。 四诊:服上药后,患者月经来潮,行经6天后自行停止。此次月经是患者4年来月经周期最为正常的一次,经期未超过7天。嘱继患者继续服药,守上方减去醋香附,加吴茱萸3克。共6剂。 按语:该患者月经紊乱已有4年,有胞宫受损病史,就诊时阴道出血已近20天,依据患者症状、体征、月经紊乱病史,其病当属中医学崩漏范畴,依据其肤白、体形消瘦等特点,辨证为温经汤体质,用温经汤加减治疗月余后痊愈。
案例二
刘某,女,52岁,反复阵发性潮热、汗出2年余。患者2年前绝经,之后间断出现阵发性低热、汗出,伴烦躁,失眠。 望诊:形体适中,口唇干燥,面色萎黄,手掌皮肤粗糙,舌质淡红,舌苔薄白,脉细弦。 诊断:绝经前后诸证(肝郁脾虚)。 治宜:疏肝健脾。 方药:除烦汤合解郁汤加减。柴胡10克,白芍10克,枳壳10克,甘草6克,清半夏10克,厚朴10克,茯苓10克,苏梗10克,炒栀子10克,连翘10克,黄芩10克。共6剂。每天1剂,水煎400毫升,分早、晚两次温服。 二诊:服上药后症状无明显改善,潮热较重,舌脉同前。 方药:温经汤加减。当归10克,白芍10克,熟地黄20克,制吴茱萸6克,川芎6克,清半夏10克,丹皮25克,麦冬50克,党参15克,桂枝10克,干姜3克,甘草6克,浮小麦15克。共6剂。每天1剂,水煎400毫升,分早、晚两次温服。 三诊:服上药后,潮热、汗出明显好转,余症亦均见减轻,守上方6剂,继续服用。 按语:患者为更年期综合征,开始的治疗是按照其症状、舌脉之辨证思路,给予清热疏肝,理气健脾等,但患者治疗后效果不理想,二诊时根据患者口唇干燥,面色萎黄,手掌皮肤粗糙等特点,改用温经汤加减,症状迅速缓解。 (作者供职于开封市中医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