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版查看  第一版:要闻
PDF版查看  第二版:动态
PDF版查看  第三版:临床荟萃
PDF版查看  第四版:疾病防控
PDF版查看  第五版:中医药周刊
PDF版查看  第六版:视界
PDF版查看  第七版:临证
PDF版查看  第八版:杏林
 
第八版:天使之声
 上一版  
失禁相关性皮炎的护理策略
把尊重患者融入护理细节
一种鼻腔异物取出器
糖尿病的诊断及药物治疗
1
11 1 2022年4月7日 星期四 目录导航 1
 上一期   下一期 
1
  糖尿病的诊断及药物治疗
 

糖尿病的诊断及药物治疗
□王晓依

   糖尿病的临床诊断应依据静脉血浆血糖,而不是毛细血管血糖检测结果。
    糖尿病的诊断标准:典型的糖尿病症状(烦渴多饮、多尿、多食、不明原因的体重下降),随机血糖≥11.1毫摩尔/升,空腹血糖≥7.0摩尔/升或葡萄糖负荷后2小时≥11.1毫摩尔/升;无典型糖尿病症状者,血糖需复查确认。
    糖尿病的分型:糖尿病分为四大类,即1型糖尿病、2型糖尿病、特殊类型糖尿病和妊娠期糖尿病(GDM)。1型糖尿病、2型糖尿病和GDM是临床常见类型。1型糖尿病的病因和发病机制尚不清楚,其显著的病理生理学特征是胰岛β细胞数量显著减少和消失所导致的胰岛素分泌显著下降或缺失。2型糖尿病的病因和发病机制目前亦不明确,其显著的病理生理学特征为胰岛素调控葡萄糖代谢能力的下降(胰岛素抵抗)伴随胰岛β细胞功能缺陷所导致的胰岛素分泌减少(或相对减少)。特殊类型糖尿病是病因学相对明确的糖尿病。随着对糖尿病发病机制研究的深入,特殊类型糖尿病的种类会逐渐增加。
糖尿病的药物治疗
    口服药物治疗
    1.磺脲类药物  2型糖尿病患者经饮食控制、运动、降低体重等治疗后,疗效尚不满意者均可使用磺脲类药物。因降糖机制主要是刺激胰岛素分泌,所以对有一定胰岛功能者疗效较好。对一些发病年龄较小,不胖的糖尿病患者早期也有一定疗效。但对肥胖者来说,使用磺脲类药物时要特别注意饮食控制,使体重逐渐下降,与双胍类或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联用较好。这些情况属于禁忌证:一是严重肝、肾功能不全;二是合并严重感染、创伤及大手术期间,临时改用胰岛素治疗;三是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期间,临时改用胰岛素治疗;四是糖尿病孕妇,妊娠高血糖对胎儿有致畸形作用,早产、死产发生率高,故应严格控制血糖,应把空腹血糖控制在105毫克/分升(5.8毫摩尔/升)以下,餐后2小时血糖控制在120毫克/分升(6.7毫摩尔/升)以下,但控制血糖不宜口服降糖药;五是对磺脲类药物过敏或出现明显不良反应。
    2.双胍类降糖药  降血糖的主要机制是增加外周组织对葡萄糖的利用,增加葡萄糖的无氧酵解,减少胃肠道对葡萄糖的吸收,降低体重。适应证:肥胖型2型糖尿病,单用饮食治疗效果不满意者;2型糖尿病单用磺脲类药物效果不好,可加用双胍类药物;1型糖尿病用胰岛素治疗后病情不稳定,用双胍类药物可减少胰岛素剂量;2型糖尿病继发性失效改用胰岛素治疗时,可加用双胍类药物,能减少胰岛素用量。禁忌证:严重肝、肾、心、肺疾病,消耗性疾病,营养不良,缺氧性疾病;糖尿病酮症酸中毒;伴有严重的感染、手术、创伤等应激状况时暂停使用双胍类药物,改用胰岛素治疗;妊娠期。不良反应:一是胃肠道反应,常见的表现为恶心、呕吐、食欲下降、腹痛、腹泻,发生率可达20%,同时为避免这些不良反应,患者应在餐中或餐后服药;二是头痛、头晕、金属味;三是乳酸酸中毒,多见于长期、大量应用降糖灵,并伴有肝、肾功能减退,缺氧性疾病,急性感染、胃肠道疾病时,降糖片引起酸中毒的机会较少。
    3.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  1型糖尿病患者和2型糖尿病患者均可使用,可以与磺脲类、双胍类或胰岛素联用。(1)伏格列波糖餐前即刻口服;(2)阿卡波糖餐前即刻口服。不良反应有腹痛、肠胀气、腹泻、肛门排气增多。
    4.胰岛素增敏剂  胰岛素增敏剂有增强胰岛素的作用,可改善糖代谢;可以单用,也可与磺脲类、双胍类或胰岛素联用。肝脏病或心功能不全者不宜应用。
    5.格列奈类胰岛素促分泌剂
    (1)瑞格列奈为快速促胰岛素分泌剂,餐前即刻口服,每次主餐时服用,不进餐不服用。(2)那格列奈作用类似于瑞格列奈。
    胰岛素治疗
    胰岛素制剂有动物胰岛素、人胰岛素和胰岛素类似物。根据作用时间分为短效胰岛素、中效胰岛素和长效胰岛素,并已制成混合制剂,如优泌林70/30(精蛋白锌重组人胰岛素混合注射液)等。
    1型糖尿病  需要用胰岛素治疗。非强化治疗者每天注射2次~3次;强化治疗者每天注射3次~4次,或用胰岛素泵治疗。需要经常调整剂量。
    2型糖尿病  口服降糖药失效者先采用联合治疗方式,方法为原用口服降糖药剂量不变,睡前晚10时注射中效胰岛素或长效胰岛素类似物,一般每隔3天调整1次,目的为空腹血糖降到4.9毫摩尔/升~8.0毫摩尔/升,无效者停用口服降糖药,改为每天注射2次胰岛素。
    胰岛素治疗的最大不良反应为低血糖。
糖尿病的饮食治疗
    饮食治疗是各种类型糖尿病治疗的基础,一部分轻型糖尿病患者单用饮食治疗就可控制病情。
    1.总热量  总热量的需要量要根据患者的年龄、性别、身高、体重、体力活动量、病情等综合因素来确定。首先要算出每个人的标准体重,可参照这个公式:标准体重(千克)=身高(厘米)-105或标准体重(千克)=[身高(厘米)-100]×0.9;女性的标准体重应再减去2千克,也可根据年龄、性别、身高查表获得。算出标准体重后再依据每个人的日常体力活动情况估算出每千克标准体重热量需要量。
    根据标准体重计算出每日所需热量后,还要根据患者的其他情况做出相应调整。儿童、青春期、哺乳期、营养不良、消瘦以及有慢性消耗性疾病应酌情增加总热量。肥胖者要严格限制总热量和脂肪含量,给予低热量饮食,每天总热量不超过1500千卡,一般以每月降低0.5千克~1.0千克为宜,待接近标准体重时,再按前述方法计算每天总热量。另外,年龄大者较年龄小者需要热量少,成年女子比男子所需热量要少一些。
    2.碳水化合物  碳水化合物每克产热量4千卡,是热量的主要来源,现认为碳水化合物应占饮食总热量的55%~65%,可用下面公式计算:根据我国人民的生活习惯,可进主食(米或面)250克~400克,初步估计休息者每天主食200克~250克;轻度体力劳动者250克~300克;中度体力劳动者300克~400克;重体力劳动者400克以上。
    3.蛋白质  蛋白质每克产热量4千卡,占总热量的12%~15%。蛋白质的需要量,成人每千克体重约需1克;儿童,孕妇,哺乳期妇女,营养不良、有消耗性疾病者宜增加至每千克体重1.5克~2.0克;糖尿病肾病患者应减少蛋白质摄入量,每千克体重0.8克,若已有肾功能不全,应摄入高质量蛋白质,摄入量应减至每千克体重0.6克。
    4.脂肪  脂肪的能量较高,每克产热量9千卡,约占总热量的25%,一般不超过30%,每日每千克体重0.8克~1克。动物脂肪主要含饱和脂肪酸,植物油中含不饱和脂肪酸较多。糖尿病患者易患动脉粥样硬化,应以植物油为主,更有利于控制血总胆固醇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
    (作者为商丘市第一人民医院内分泌科临床药师、主管药师)

 

 
2008-2012 YYWSB.COM All Right Reserved
医药卫生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