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安县:信息化应用共享推动医共体高质量发展 本报记者 刘永胜 通讯员 郭环都 游新苗
“截至2021年年底,全县基本实现县域就诊率90%左右,基层就诊率65%左右的目标。目标的实现,与信息交换共享和业务协同密不可分。”2月25日,新安县卫生健康委主任王新子对记者说。 新安县全县有医疗卫生机构385家,其中二级医院3个,三级医院1个,乡镇卫生院12个,村卫生室306个等。2019年8月,新安县被确定为国家级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试点县、全省首批县域医疗中心建设试点县。同年12月,以新安县人民医院为牵头医院、16家县乡医疗卫生机构为成员单位的新安县医共体正式挂牌运行。 按照河南省卫生健康委、洛阳市卫生健康委信息化建设方案,新安县结合县域实际,成立了以县长为组长,常务副县长和主管县长为副组长,相关职能部门为成员单位的工作领导小组。由新安县管理部门牵头,多次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信息化建设情况进行调研,并组织召开医疗卫生机构负责人座谈会,对全县卫生健康系统信息化建设工作进行统筹规划。汇集全县医疗健康大数据,建立信息交换共享和业务协同机制,实现跨部门、跨层级互联互通,提高医疗卫生服务质量和管理水平,为智慧新安和“互联网+健康”建设提供强有力的信息支撑。 加大投入力度,紧扣难点,信息化建设落地见效。根据河南省、洛阳市医共体建设要求,新安县经前期多方协调,利用2020年县域医疗中心建设资金776万元,建设了医共体信息平台,并完成了区域影像、区域心电、区域检验、区域消毒供应、慢性病管理、远程会诊等六大共享中心。实行诊断医师统一集中办公、医共体牵头医院统一管理、薪酬待遇统一发放的“三统一”工作机制,统一诊断,结果互认,同质化管理,县域辅助诊断和临床诊疗衔接更为紧密,基层诊疗质量和服务水平得到快速发展。2021年,新安县通过发放地方政府性债券资金2500万元,完善了县级4家公立医院信息管理系统,实现了电子病历信息统一。截至目前,新安县人民医院已顺利通过电子病历4级达标评审,其他三家医疗卫生机构电子病历达到3级水平,患者在县级医院的就诊信息实现全方位共享。 主动作为,健全机制,一张网联通实现资源共享惠民生。一是依托信息化建设打造黄金急救圈。新安县境内有1/3的偏远山区,为进一步加强全县急诊急救能力,为患者筑起生命急救绿色通道,新安县卫生健康委自筹资金300余万元,依托信息化建设120急诊急救平台,同时根据区域布局,建设7个急救站点,实现了实时指导急救、实时监控病情发展、动态调度急救资源的“双绕”目标。二是依托信息化建设实现卫生监督监管智能化。依托信息化建设投资190余万元打造了“智慧卫监”平台,将手持移动执法终端与移动互联网信息技术相结合,通过“智慧卫监”监管平台,全面实现卫生监督移动执法、线上办案、线上统计、线上监管,使整个监督过程公正化、透明化、智能化。三是依托信息化建设实现远程会诊全覆盖。在医共体信息平台建设的基础上,建设了市、县、镇、村四级医疗卫生机构远程医疗平台,通过平台实现了远程会诊、远程培训、远程诊断、远程预约等功能,使偏远地区群众享受高品质的医疗服务。如今,新安县已形成“小病不出镇、大病不出县”的就诊格局。 目前,通过近两年的信息化建设,新安县医疗卫生机构信息系统纵向联通市、县、镇、村,横向联通医院、医疗保险、民政、疾病预防控制、妇幼、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医疗专用网络,实现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网格式互联互通。同时,新安县通过信息化建设,深度推广“基层检查+县级诊断+县级诊疗”服务,实现线上预约、线上就诊、线上支付功能,让群众足不出户即可享受便捷、优质、高效、价廉的医疗服务。自2020年“新安县紧密型县域医共体信息平台”建成以来,截至2021年年底,新安县基本实现县域就诊率90%左右、基层就诊率65%左右的目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