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版查看  第一版:要闻
PDF版查看  第二版:动态
PDF版查看  第三版:洛阳新闻
PDF版查看  第四版:卫生监督
PDF版查看  第五版:基层卫生
PDF版查看  第六版:乡村视角
PDF版查看  第七版:专版
PDF版查看  第八版:乡医课堂
 
第三版:临床荟萃
 上一版    下一版  
TOBS抽栓术治疗脑梗死
完整切除颅咽管瘤
免疫性疾病引发的“颅内感染”
急性脑血管病所致精神障碍的治疗
1
11 1 2020年7月21日 星期二 目录导航 1
 上一期   下一期 
1
  完整切除颅咽管瘤
 

完整切除颅咽管瘤
□宋鹏翀  文/图

   家住河南新乡的元元(化名)长得乖巧可爱,刚刚13个月大。让家人心焦的是,元元的眼睛似乎有问题,听到声音总是茫然四顾,好像看不见东西一样。家人带着元元到附近的医院就诊。CT影像结果显示,元元的脑子里竟然长了一个鸡蛋大的肿瘤,肿瘤压迫导致元元失明。对这么大的肿瘤,当地医生表示无能为力。元元的家人经过多方咨询,慕名来到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外科求助。
    周文科教授看过患儿的片子后,也感到相当棘手:肿瘤巨大,钙化严重,视神经、下丘脑受压明显。元元患的是颅咽管瘤——一种被世界神经外科界公认的难治肿瘤,手术难度相当大。
    颅咽管瘤虽然属于良性肿瘤,但是生长在颅底,与垂体、下丘脑、大脑前动脉及视神经、视交叉粘连紧密,完全切除难度大、风险大,分离肿瘤过程中稍不注意,患儿就会出现长期昏迷,甚至有死亡的危险。如果肿瘤没有得到完全切除,残余肿瘤可引起疾病复发,二次手术风险会增加。不仅如此,切除肿瘤后患儿还会发生内分泌紊乱及其他神经功能损伤,严重影响患儿生活质量。因此,颅咽管瘤手术是世界神经外科界公认的难度极大、风险极高的手术之一。
    面对这些难题,神经外科团队认真分析、反复讨论,在手术室、麻醉科人员的全力配合下,历经4个多小时,终于将颅咽管瘤全部切除。
    术后,在PICU(儿童重症监护病房)、儿科等科室人员的共同努力下,元元顺利渡过了尿崩症、电解质紊乱等并发症难关,经过3周住院治疗,康复出院。元元的家人为该院神经外科、麻醉科、PICU、儿科的团结协作精神和精湛医术点赞。
    据手术医生周文科介绍,颅咽管瘤来自胎儿时期特有的组织颅咽管,颅咽管本该在发育过程中消失,但少数人的颅咽管残存细胞不仅没有消失,反而继续缓慢生长,长成脑子里的瘤。对于该病,儿童发病年龄为5岁~15岁,成人发病年龄为40岁~55岁。颅咽管瘤虽然好发于儿童和青少年,但是由于生长缓慢,病史一般较长,患者多在出现临床症状后就诊。
    颅咽管瘤早期可无颅内压增高。随着肿瘤生长,瘤体巨大时会压迫第三脑室前半部,闭塞室间孔,影响脑脊液循环通道,可引起脑积水,从而使颅内压增高,主要表现为头痛、恶心、呕吐、视盘水肿等,晚期患者可出现嗜睡,甚至昏迷。
    因肿瘤生长的部位不同,临床表现有所差异。位于鞍上的肿瘤,常因直接压迫视神经、视交叉、视束等引起视力视野障碍;鞍内型则易压迫腺垂体而导致生长激素及促性腺激素分泌不足,从而引起生长发育障碍、骨骼生长迟缓,甚至停止,引起垂体性侏儒症或者内分泌异常、性器官发育障碍;当瘤体向鞍上发展增大至第三脑室底部、压迫下丘脑,可引起体温调节障碍、嗜睡、尿崩症及肥胖性生殖无能综合征等。
    如果儿童出现内分泌失调、视力下降、颅内压增高等,应高度怀疑颅咽管瘤,尽早治疗。颅咽管瘤是一个必须全部切除才能治愈的外科性疾病。由于其结构复杂,手术风险大、难度高,需要多学科合作,因此治疗颅咽管瘤,应该选择有经验的大型神经外科中心。
 (作者供职于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

 
2008-2012 YYWSB.COM All Right Reserved
医药卫生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