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金灿
河南日前召开就诊“一卡通”改革工作电视电话会议,省委改革办、省财政厅、省人社厅、省卫生健康委、省医保局、省大数据管理局等部门将联手推进医保卡、身份证等替代医院自行发放的实体就诊卡,真正实现患者就诊“一卡通”。下一步,河南省将逐步取消全省各级公立医院发放的就诊卡,群众凭借身份证、社保卡、居民健康卡等挂号、就诊。此外,全省各级医院将逐步取消群众在门诊就诊预存费用的规定,群众可通过多种移动支付工具完成线上支付和实时支付。 此前,由于各个医院信息系统不兼容,合作银行也不尽相同,患者每到一家医院就诊,就得办一张这家医院的院内就诊卡,有时候就诊卡忘带了还得重新办理,导致很多患者手里有一大堆各医院的就诊卡,每次看病都要找半天。直到现在,有的医院若不先办院内就诊卡,患者甚至无法挂号。 过多的就诊卡,不仅增加了患者的不便,一些涉及押金或者余额问题的,还增加了患者的不必要支出,影响患者的就医体验。 众所周知,实现就医“一卡通”已经喊了好多年了,但真正实现起来并不容易。早在2012年,国家卫生行政部门已针对跨机构跨区域健康服务“一卡通”进行布局,但推行的效果并不理想。一方面是技术问题,每个医院都有自己的电子化信息平台和结算系统,大家互不兼容。另一方面是出于利益的考虑,部分医院考虑到处方泄露、病员流失等因素,不愿意资源共享,因此医院积极性不高。 面对医院五花八门且看上去很有道理的理由,作为信息严重不对称的患者一方,根本无法分辨这些理由是否正当,只能被迫接受。 笔者认为,当下,河南大力推动患者就诊“一卡通”这项举措,值得点赞,但步子不妨迈得大一些,让患者就诊“一卡通”早日普及。这是因为,实现就诊“一卡通”的好处显而易见,不仅节省了患者就诊时间成本,还提高了医院的运行效率。 但需要指出的是,面对各种现实条件和医院普遍积极性不高等问题,实现患者就医“一卡通”并不会一蹴而就,需要相关部门从多方面发力。 笔者认为,相关部门应在突破医院间壁垒方面下功夫,在信息安全等方面出台针对性举措;同时,建立相关考评和奖惩制度,严厉处罚不配合的医院。 从当前经济社会发展和群众需求角度来说,患者就诊“一卡通”势在必行。笔者希望相关部门积极行动,各医疗机构主动配合,让凭身份证、社保卡就诊早日普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