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版查看  第一版:要闻
PDF版查看  第二版:动态
PDF版查看  第三版:卫生监督
PDF版查看  第四版:专版
PDF版查看  第五版:基层卫生
PDF版查看  第六版:乡村视角
PDF版查看  第七版:诊治参考
PDF版查看  第八版:乡医课堂
 
第一版:要闻
 下一版  
河南再添13个省级区域中医专科诊疗中心
基层党建“手拉手”活动走进省卫生健康委
省人民医院成功实施跨血型肾移植手术
郑大一附院专家团队发表研究成果 腹主动脉瘤发病机制研究取得突破性进展
人工心脏为终末期心力衰竭患者带来新希望
交好健康扶贫的“时代答卷”
期待凭身份证、社保卡就诊早日普及
1
11 1 2019年12月19日 星期四 目录导航 1
 上一期   下一期 
1
  郑大一附院专家团队发表研究成果 腹主动脉瘤发病机制研究取得突破性进展
 

本报讯 (记者史 尧  通讯员周厚亮)日前,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以下简称郑大一附院)心血管内科张金盈教授团队在腹主动脉瘤(AAA)发病机制研究方面取得了突破性进展,相关研究成果论文于12月10日在国际顶尖心血管病期刊《欧洲心脏杂志》(影响因子24.889)在线发表。郑大一附院为第一作者单位和通讯作者单位,刘琮琳博士为第一作者,张金盈教授、美国哈佛大学医学院施国平教授为共同通讯作者。
研究发现脂肪细胞可通过调控白细胞介素18(IL18)与其受体结合进而影响腹主动脉瘤病变进展,这为未来应用IL18抗体以及IL18受体抑制剂预防及治疗腹主动脉瘤提供了可能。研究发现Na-Cl共转运体(NCC)是一种IL18绑定蛋白,和IL18受体(IL18 receptor,IL18r)共同定位于血管巨噬细胞、内皮细胞和平滑肌细胞等,能够在AAA病变过程中与IL18r发挥协同作用。在小鼠AAA斑块中,在脂肪细胞富集区域或邻近血管周围脂肪组织的区域内,IL18与IL18r及NCC的绑定增加。脂肪细胞能够增加血管巨噬细胞、内皮细胞和平滑肌细胞上两种IL18受体的表达水平,进而增加IL18与其受体的结合。血管周围移植来源于高脂饮食诱导的肥胖小鼠和瘦小鼠的脂肪组织能够加剧受体小鼠的AAA病变进展,而血管周围移植来源于瘦素缺乏小鼠的脂肪组织对受体小鼠AAA病变无显著影响。
进一步研究证实,脂肪细胞释放的瘦素及脂肪酸结合蛋白4(FABP4)能够通过提高巨噬细胞及其他炎症细胞和血管细胞上IL18及其两种受体的表达水平,进而促进IL18与其受体结合并发挥生物学作用。该研究成果有助于深入理解腹主动脉瘤的发病机制,并且对腹主动脉瘤未来临床治疗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据了解,该研究成果依托河南省心脏损伤修复重点实验室和河南省心脏疾病研究国际联合实验室,并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郑大一附院跨学科博士团队专项资金的资助。

 
2008-2012 YYWSB.COM All Right Reserved
医药卫生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