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常 娟)4月25日,河南召开全面深化改革座谈会。省委常委、省委宣传部部长江凌对全省医改工作给予充分肯定。省卫生健康委党组书记、主任阚全程在会上做了典型发言。 党的十八大以来,全省卫生健康系统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以改革为动力,有序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建设,基本建立全民医保制度,加快构建现代医院管理制度,逐步完善药品供应保障制度,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取得重大进展和明显成效。 河南有序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建设。全省着力强基层,提升基层卫生服务能力,自2012年以来,累计投入160多亿元,推进基层卫生机构建设,实施基层卫生“369人才工程”,夯实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基础;壮龙头,扎实推进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目前,儿童、心血管、脑血管、器官移植、肿瘤、中医骨伤六大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全部对接国家级平台,新建省部级重点实验室6个,开展国内领先技术33项,国家级科研项目立项29项,疑难危重症救治水平大幅提升;促整合,构建以人为本的新型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全省以医联体建设为抓手,推动各级医疗机构分工合作,共组建医联体272个,覆盖医疗机构6519个;发展“互联网+健康”,积极推行门诊预约诊疗,让群众少跑路、少候诊;实施优质护理工程,让群众体验暖起来;同时,明确各级医疗机构功能定位,制定县、乡医疗机构分级诊疗病种目录和不同级别医疗机构差异化报销政策,构建“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的分级诊疗模式。 河南还初步形成了基本医保、大病保险、困难群众大病补充保险、疾病应急救助、慈善救助等多层次、全覆盖的医疗保障网,城乡居民参保率稳定在96%以上。2018年,全省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中因病致贫、因病返贫减少24.3万户、63.9万人,健康扶贫贡献率达54.7%。同时,加快推进医保支付方式改革。在全国率先实行肺结核全疗程按病种付费,研究制定按病种收付费标准,将6种严重精神障碍纳入医保门诊慢性病管理,将27个门诊病种和33个住院病种纳入重特大疾病保障范围。 在现代医院管理制度及药品供应保障上,河南充分发挥考核“指挥棒”作用,在全国率先实现公立医院年度绩效考核全覆盖,并通报全省各级各类692家公立医院绩效考核结果,强化公益导向;全面实施公立医疗机构药品采购“两票制”,用量较大的药品价格和进口药品(其中有39个为抗癌药品)价格大幅降低。推动各省辖市和省直公立医院对高值医用耗材(试剂)进行议价,预计2018年节约医疗费用83亿元;河南还制定全省50种高值医用耗材重点监控目录,推动落实药品、耗材“双十”点评工作,进一步规范诊疗行为。完善基本药物使用政策,扩大基层用药范围,保障基层医疗机构与二三级医院用药衔接。 河南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目标:免费向城乡居民提供15类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标准由2009年的人均15元提高到今年的60元,惠及亿万群众;同时,建立了传染病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网,组建了应急防控队伍;已连续26年维持无脊髓灰质炎状态,连续20年无白喉病例报告,免疫规划接种率保持在95%以上,5岁以下儿童乙肝病毒携带率降至0.5%以下。 阚全程说,下一步,全省卫生健康系统将按照此次会议精神,坚持抓统筹、当参谋,做好顶层设计;坚持抓重点、破难题,促进“四医”联动;坚持抓试点、树标杆,推广典型经验;坚持抓队伍、强素质,提升服务能力,锲而不舍、久久为功,让医改成果更多惠及人民群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