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版查看  第一版:要闻
PDF版查看  第二版:动态
PDF版查看  第三版:临床荟萃
PDF版查看  第四版:卫生监督
PDF版查看  第五版:基层卫生
PDF版查看  第六版:乡村视角
PDF版查看  第七版:诊治参考
PDF版查看  第八版:乡医课堂
 
第六版:视界
 上一版    下一版  
希望为“确有专长”人员提供一片园地
用创新思维解决中医药行业存在的问题
小赵患了1型糖尿病 道健基金帮她渡过难关
治疗关节病以保为主 关节手术以无痛为要
1
11 1 2019年4月2 星期二 目录导航 1
 上一期   下一期 
1
  希望为“确有专长”人员提供一片园地
 

希望为“确有专长”人员提供一片园地
□曹东义

   作为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一技之长专业委员会的会长,我很关心“师承与确有专长”人员的考核问题。目前,乡村和基层需要大批“确有专长”的中医人员,关键是如何确定谁符合条件以及如何获得资格。
    我认为,针对“师承与确有专长”人员的考核问题,总体思路应该是“学术引领,技术支撑,政策保障,做好实验田,收获百果园”。
    “确有专长”中的“确有”就是一个以学术专长为基础,需要政府主管部门组织专家认定的问题。这属于考核范畴,而不是考试,并且“会什么,报什么,考什么”,不是一张考卷可以解决的问题,也不是一个人说了算。需要多个专家商量决定,没有“学术引领”是解决不好 “师承与确有专长”人员的考核问题的。中医与西医是不同的医学与学术体系,中医近代学术特色淡化,是多年来的“痼疾”。中医的临床思维受西医影响大,致使很多专家的职称虽然很高,但是其中医思维、中医技术特色未必让民间中医心服口服。所以,“学术引领”这项工作不好做。考核“师承与确有专长”是《中医药法》规定的长期任务,不是一次性的考核,要尽力把这项工作做好,进而造福群众,这离不开“学术引领”。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成立一技之长专业委员会,其宗旨是为有关人员服务,替政府分忧。我作为会长,责无旁贷,愿意搭建桥梁,尽力做好这项工作。
    同时,建立保护制度、保护名录,对传统知识持有人的传承工作给予支持,是《中医药法》赋予各级中医药管理部门的神圣责任。没有“学术引领”就会背离中医传统,造成中医西化,淡化中医学术特色,影响中医药事业发展。
    关于“技术支撑”问题,我认为,“确有专长”是认定的结果,没有“一技之长”,何来“确有专长”?为了证明“确有专长”,就需要一定技术支撑,要有实际操作演练,检验其是否具备相关资格。就需要各级医疗机构提供“试验田”,作为技术支撑平台,而不是一张考卷定终身,也不需要像高考一样集中在几天内考核完。考验、考核医疗技术,观察是否安全有疗效,是需要一定时间的。
    “确有专长”人员获得行医资格之后,大多数人在基层开展诊疗业务,很少进入大医院工作。他们可以填补、提升基层国医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中医药服务能力与水平。因此,“试验田”可以设置在基层医疗机构之内;“确有专长”人员来自基层,用于基层,可以就近在申报区域内完成初级考核,不用集中在省级有关部门考核。可以防止走过场,也能检验其真实性,为群众的健康负责。
    在“政策保障”方面,我觉得,在德国学习气功者可以报销费用,美国大兵用针灸进行保健等,都是看到了中医在治未病方面的优势,知道中医可以有效降低发病率和减少医疗费用支出。但是,我国现行的医保制度,没有治未病收费项目。如果允许用个人账户支付一定比例的治未病费用,就可以用来接受中医健康教育、中医查病、调理身体、学习保健技术,这是政策导向问题。我国现在的医保政策,是向大病倾斜,重视治疗,轻视预防,西医的健康体检、疫苗接种等可以报销,而中医的治未病项目虽然由政府号召和主导,但是医保不予支付。采取上述中医保健措施,如果用医保资金支付,目前被认为是“套保行为”,这需要管理部门进行协调解决。目前,很多应用中医治疗的收费项目,还没有纳入医保报销名录。
    我们期待,在《中医药法》等有关利好政策的实施过程中,通过中医药管理部门的组织、引导以及学术团体的“学术引领”“技术支撑”平台与“确有专长”人员合作,各类具有专长的人才必定会脱颖而出,汇聚起来,形成一股力量。
    (作者为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一技之长专业委员会会长)

 
2008-2012 YYWSB.COM All Right Reserved
医药卫生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