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版查看  第一版:要闻
PDF版查看  第二版:动态
PDF版查看  第三版:临床荟萃
PDF版查看  第四版:卫生监督
PDF版查看  第五版:基层卫生
PDF版查看  第六版:乡村视角
PDF版查看  第七版:诊治参考
PDF版查看  第八版:乡医课堂
 
第二版:动态
 上一版    下一版  
让健康元素遍布每个角落
男护士中的特殊群体——腔镜护士
院士巩义行:“把脉问诊”慢性病的防控
周福军:职业和公益,痛与快乐并行
全省无创心脏电生理四季学术研讨会在舞钢举办
1
11 1 2019年1月10日 星期四 目录导航 1
 上一期   下一期 
1
  周福军:职业和公益,痛与快乐并行
 

周福军:职业和公益,痛与快乐并行
本报记者  常 娟

    “职业和公益,痛与快乐并行。”岁末年初,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儿科医生周福军这样归纳自己的2018年。职业,是说自己20余年来从事的儿科专业;公益则是5年前牵头建立的“手机医学院”。
    职业是坚守的当下,公益是任性的理想。事业、生活稳步前进,周福军的快乐和很多人相似,而他的“痛”独属于自己。这份“痛”源于推进公益事业时遇到的那些挫折,也源于在公益中的所见所闻而引起的迷惘。
    2013年,有感于乡村医生外出求学困难,周福军通过手机微信建立了“豫北乡村医生交流群”(又名“手机医学院”)。群里有熟悉的乡村医生,也有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其他科室的教授。大家在群里探讨临床病例,为乡村医生答疑释惑。
    这种答疑释惑从建群之日起,就从未停歇。“手机医学院”得到了乡村医生的认可,也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关注。
    对此,周福军除了高兴,也时常担心,不知道这件事情能坚持多久。毕竟,每个专家的精力都有限,很多人凭兴趣参与,新鲜劲儿也不能长久,更重要的是,他们不仅在群里答疑释惑,还要利用周末下乡义诊,对乡村医生进行现场示教。
    义诊和示教,初衷很好,却也是“手机医学院”面临的极大考验。因为义诊不是医院组织的官方活动,而是周福军和志同道合的同事们利用周末,自行组织、自己驾车、自掏腰包的公益惠民举措。
    从“手机医学院”建院以来,周福军和同事前后出资10万元,举办公益义诊活动50多场,为基层医生进行了多达300小时的医学理论和技能培训。
    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领导了解到周福军的担心和顾虑,在2018年年末召开了专题会议,研究并建立了“手机医学院”的长期运行机制。
    机制建立之后,周福军的“痛”减轻了一些。可是随着公益的推进,所见所闻的增多,更深层次的“痛”向周福军袭来。
    这种“痛”是对一些乡亲贫穷状态的震惊,是对乡村健康教育缺乏的忧虑。
    2018年12月16日,周福军和公益团队来到豫北某村庄进行义诊和医疗公共卫生服务帮扶。一上午,他们义诊100多人。周福军发现,不少人对控制血糖没有概念,一些糖尿病患者甚至不知道何为空腹血糖。健康素养的缺乏尚在其次,主要是一些村民的观念:“能忍就忍,忍不了了就躺下,起不来就算了……”
    2018年11月16日,周福军和团队在某村义诊时,碰到一对父子。父亲做生意失败,染上了酒瘾,一大早就是醉醺醺的状态。男孩子很懂事,12岁,但见人有些羞答答的。
    当周福军仔细了解孩子的家庭情况后,痛心袭来!周日对这个孩子来说,实际上是苦难日!在学校的时候,他尚且可以运动、学习,和同学谈心,回到家却只能面对醉醺醺的父亲,还要照顾其生活起居。
    “都说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这个孩子承受了多大的压力啊!”想到这里,周福军团队留下两名心理医生,专门给父子俩做心理疏导。
    类似这样的事例很多,周福军有时反思,国家扶贫政策已经解决了父子俩的温饱问题,可如何让这个父亲“站”起来,不再“志短”,尚需要良方。
    不止这个父亲,还有一些情形各异的贫困,让周福军和团队湿润了眼睛,也让他们陷入迷茫。
    “我们能做什么?”周福军时常问自己,也时常和公益团队探讨这个问题。没有标准答案,有的只是尽绵薄之力,全力将“手机医学院”长期办下去。因为坚持共同的信念,大家都行动起来,世界会更美好。
    “作为一名医者:愿天下无医。”周福军在工作总结的末尾这样写。

 
2008-2012 YYWSB.COM All Right Reserved
医药卫生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