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版查看  第一版:要闻
PDF版查看  第二版:动态
PDF版查看  第三版:南阳聚焦
PDF版查看  第四版:疾病防控
PDF版查看  第五版:中医药周刊
PDF版查看  第六版:视界
PDF版查看  第七版:临证
PDF版查看  第八版:杏林
 
第六版:视界
 上一版    下一版  
中医药科研应当两条腿走路
理性地看待药物的副作用
应注重培养中医思维
新郑市人民医院解放路院区精准治疗完全性前置胎盘 保障母婴健康
李鲜:治病重肝脾 用药和为贵
1
11 1 2018年4月3日 星期二 目录导航 1
 上一期   下一期 
1
  应注重培养中医思维
 

应注重培养中医思维
□丁林国

    几千年来,一代代中医人以拯救群众生命为己任,呕心沥血,潜心研究,积极实践,改进创新,形成了完整的中医理论体系。中医的思维方式不同于西医,对疾病的诊断首先着眼于“天人合一”,着眼于人体的整体性和个体的差异性。没有“天人合一”和整体性的思维方法,就不是一位名副其实的中医。现在,一些中医存在思维西化的现象,他们看一个病人,治疗一种疾病,往往不是通过“望、闻、问、切”的诊断和辨证论治的分析,而是依赖于化验和检查。
    这种中医思维的异化,是主观、客观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教育是科学进步的前提和基础,无论西医还是中医,要想有所发展,必须从娃娃抓起。中医与西医是完全不同的两种理论体系,目前的中医药教育课程的设置,应从有利于培养中医思维的角度出发。
    针对以上问题,我提出以下建议:
    第一,优化资源配置,积极发展中医药事业。要坚持从实际出发,制定科学的中医药发展规划,确定具体的发展目标、工作原则、主要任务和保障措施,并稳步推进,抓好落实。要以培养一大批“铁杆中医”为目标,建立并完善中医药人才队伍的培养、选拔、任用和奖惩机制。要打破壁垒,建立全国统一的中医资源共享机制,以此调动起一切可以调动的力量,促进中医药事业更好、更快地发展。要积极借助互联网这个平台,在更大的范围内,不断提升中医的影响力,扩大中医药服务区域,创新中医药发展空间。要放宽眼界,扩大视野,积极推动中医“走出去”。
    第二,重视中医药人才培养。振兴发展中医,人才培养是根本。中医药院校要成为真正培养中医药人才的摇篮,应做好中国传统文化、中医基本理论、中医经典著作等相关的教育工作,使学生真正树立并养成中医思维方式,明确中医分析研究疾病的方法,掌握中医治疗疾病的手段和途径,进而充分发挥中医的独特优势和应有作用。
    第三,重视中医药文化宣传工作。人们对任何一种事物的认识与接受,既需要亲身体验与感受,又需要外部的宣传与引导。作为国粹之一的中医,在引领生活、促进健康、医治疾病、延续生命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但这种作用要为人们所认识、所理解、所接受、所欣赏,特别需要运用各种方式、手段和途径进行有效的宣传,特别是在人们对中医还存在某些片面认识的情况下,更需要进行正确的宣传和引导,使群众了解中医的发展历史、中医的核心价值、中医的施治特色、中医的可靠疗效,进而增强群众对中医的信任。
(作者供职于濮阳市中医院)

 
2008-2012 YYWSB.COM All Right Reserved
医药卫生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