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性地看待药物的副作用 □陈如兵
“这个药没有副作用吧,王教授?”王祖龙(河南省中医院主任医师、教授)教授开过药后,时常会有患者提出这样的问题。有的患者因为担心药物的副作用对自己的身体造成损害,把药买回家也不服用。在患者看来药不应该有副作用,有副作用的药不能服用。而从严格意义上来讲,药物都有副作用!无非是副作用有大小的区别。 食物、药物均有副作用 中医注重“药食同源”,因为很多药物来源于人们平时吃的食物,比如山药、薏苡仁、生姜、山楂、荆芥、大枣、枸杞子等。那么,作为食物,它们有没有副作用呢?现代药理研究表明,过多食用山楂可引起胃酸过多,还有因食用山楂过量而造成胃石症和小肠梗阻的现象。目前,市场上销售的山楂片虽然有促进食欲、助消化的作用,但是因其含糖较多,如果食用量过大,致使肌体内血糖维持较高水平,则会影响食欲,久而久之可造成营养不良、贫血等现象;食用枸杞子过量,会引起流鼻血、失眠等现象。可见,连食物都有副作用,何况是药物! 中药、西药均有副作用 在日常生活中,群众的惯性思维是认为西药有副作用,而中药没有副作用。其实,这种观点是不合适的!众所周知,一些西药对肝肾功能有损害,注意事项中都会说“肝肾功能不全者慎用或禁用”。其实,中药也对肝肾功能有损害作用,比如关木通、雷公藤、苍耳子、草乌等。中医自古就有“药者,毒也”的认识。《神农本草经》便是依照药物毒性的大小或者按照补虚和祛邪等标准,把中药分为上、中、下三品。我们不妨简单地把“毒”认为是副作用。因此,中药、西药均有副作用。 应用辩证法看待药物的副作用 我们不能对药物的副作用畏之如虎,而应该用辩证法看待这个问题!一方面,药物在起到治疗作用的同时,会带来相应的副作用;另一方面,人们也可以利用某些药物的副作用达到治疗另一种疾病的目的。比如非那雄胺的作用是抑制睾酮向双氢睾酮(DHT)转化,进而可以抑制前列腺组织增生而被应用于良性前列腺增生症的治疗。同时,DHT的减少会带来性欲减退、不射精等副作用,又可以将其用于早泄和脱发的治疗。又如帕罗西汀等药物可以治疗抑郁症,其副作用是:一些患者会出现射精困难,甚至不射精等现象。我们应用辩证法看待这种药物,现在其已经成为治疗早泄的首选药物。在临床上,医生也正是利用抗抑郁药物的副作用,可以延长射精时间来治疗早泄的。而中药本来就是利用药物的偏性来纠正人体的偏性而达到治疗的目的。体质偏热的人食用辛热药物,比如附子、干姜、肉桂等易上火;而我们正是利用这些药物的偏热性特点,治疗阳虚寒凝的虚寒证,比如手脚冰凉、体虚畏寒、胃寒腹痛等。砒霜本来属于剧毒药,不但未被淘汰,现代人经过科学研究证实砒霜可用于治疗白血病,而且疗效很好。因此,我们要用辩证的方法看待药物副作用。 临床医生留心药物副作用 在临床上,医生有这样一个基本观点,就是“有毒观念,无毒用药”。我们在使用某一种药物时都会想到该药物可能有某种副作用,尤其是狭义范围内的副作用;但是对于这些药物,不能因为有潜在的危险,我们就不运用它。在运用该药的时候,我们应坚持“无毒使用”原则,既要确保有效性,又要保证安全性。这是医生一再交代患者该药“一天吃几次、一次吃几片”的原因。患者只要遵照医嘱服用药物,在保证有效性的同时,其副作用均会控制在安全范围之内。 出现不良反应,及时联系医生 患者在用药期间应避免过度担心、恐惧等,应遵照医嘱按时、按量服用。同时,由于个体差异性大,患者在用药期间一旦出现不适症状,应及时联系医生,以便及时得到指导。 (作者为河南中医药大学2017级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中医药防治生殖与男科疾病;导师:王祖龙教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