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一锤定音” 眩晕患者不再头晕 本报记者 索晓灿 通讯员 魏佳琳
“你得的这种病通常被称为耳石症。简单来说,就是耳朵里面长了小石头。”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眩晕病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脑病医院教授张怀亮,为辗转求医的刘昕(化名)“一锤定音”。 刘昕今年64岁,眩晕反复发作将近一年,每次在坐起或躺下时突然发病,有时“晚上醒来后突然头晕,看东西都在转”。最近,刘昕的眩晕症状更重了,经常出现平卧转头或低头几秒钟后视物旋转,或闭着眼睛有自身旋转感。身处省会郑州,她辗转多家医院求医,按照梅尼埃病、后循环供血不足、颈源性眩晕、焦虑症等病治疗后均无效果。 3月22日,刘昕来到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的多学科眩晕会诊中心就诊。张怀亮以及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教授吴子明、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教授韩军良、河南省人民医院博士陈书连、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教授刘合玉等5位全国知名眩晕专家,同时为刘昕进行多学科会诊。也是在这里,刘昕得到了张怀亮关于疾病的肯定回复。 耳石症是指头部或身体姿势变动相关的短暂性眩晕发作,是一种常见的内耳自限性疾病,是眩晕极为常见的原因,约占所有眩晕的20%、老年眩晕的50%。针对刘昕的情况,北京、陕西、河南的全国知名眩晕专家综合讨论后分析认为,导致其眩晕频发的“元凶”是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看到自己的病被确诊了,刘昕放心了。 治疗眩晕,关键在于找准病因。眩晕是一种常见疾病,可是病因复杂,涉及神经科、耳鼻喉科、心理科、内科等多个科室,确诊率低、误诊率高,建立多学科会诊机制很有必要。3月7日,国内首家多学科眩晕会诊中心在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成立。3月22日接受专家会诊的,共有5位眩晕疑难患者。专家们发挥中西医结合优势,为眩晕疑难患者进行多学科会诊和精准诊疗,减轻患者痛苦及经济负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