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李 季
1个月前,河南省某市天然气爆炸导致一家9人被严重烧伤。其中全身90%特大面积烧伤、生命垂危的六月龄患儿智智(化名),经过郑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医务人员1个月的艰难抢救和治疗,现已进入恢复期,由重症监护室转入烧伤科常规治疗。 “真是太感谢你们了,没想到孩子能恢复得这么好,我们悬着的心也终于放下了。”智智奶奶的脸上露出了久违的笑容。 7月20日6时30分,“嘭”的一声巨响打破了清晨的宁静,火势迅速蔓延开来,浓烟夹杂着火焰扑面而来,几乎整栋楼的玻璃、门窗全被震碎,一家9人顿时身陷火海中。 “智智,我的孩子呢?”因担心孩子的安危,智智妈妈顾不得身上的火焰,在火海中发了疯似的寻找孩子。终于,智智妈妈在卧室里找到了孩子。原来,天然气爆炸产生的巨大火球和气浪把智智从客厅冲到了卧室。智智妈妈立刻将孩子紧紧抱在怀中冲出了火海。智智伤势最重,全身几乎见不到好皮肤,突如其来的大火,把这个鲜活的小生命瞬间推向了死亡的边缘。 当天7时20分,郑州市第一人民医院烧伤中心接到当地医院打来的求助电话后,医师随救护车前往救援。接送车辆到达该院后,立即开通了绿色通道,医务人员抱着智智一路飞奔,以最快的速度将智智送入BICU(烧伤科重症监护病房)。 “患儿当时已严重休克,命悬一线,加上患儿被烧伤前,患有支气管肺炎尚未痊愈,为救治增加了难度。患儿合并头面颈部广泛烧伤,一旦出现气管梗阻,对患儿来说会危及生命。”该院烧伤重症科主任娄季鹤说。 由于患儿年龄小,烧伤面积较大,全身几乎没有完整的皮肤,从何处建立静脉管路成了首要难题。医务人员最终选择股静脉置管,进行液体复苏抗休克治疗。患儿正处于哺乳期,突然断奶给患儿的心理也会造成一定的影响,医务人员就在给予营养支持的同时通过抚摸缓解患儿的焦虑情绪。医务人员进行一对一精细化治疗与护理,一直守在病床旁边密切监护患儿的生命体征,并经创面置管进行有创动脉压测定,及时和准确地监测患儿动脉压的变化,做到早发现、早处理,为及时诊治提供可靠的资料和争取宝贵的抢救时间。 特大面积烧伤后,机体会发生一系列病理和生理改变,随时引起许多严重的并发症,而尽早彻底清除坏死组织,有效进行创面覆盖和促进修复是烧伤治疗的关键。医务人员对患儿的伤口进行了全面清创、敷药和包扎。看着满身伤痕的智智,医务人员心痛不已,“用尽一切治疗手段,也要把智智的病治好”是每一位医务人员的心愿。然而,在救治过程中,医务人员最担心的事情还是发生了。患儿的心率多次在200次/分以上,呼吸多次出现60次/分以上,情况十分凶险,如果未得到及时治疗,随时会出现心力衰竭、呼吸衰竭等凶险病症,后果不堪设想。医生每次都及时采取针对性措施,一次次将患儿从死亡线上“拉”回来。 经过医务人员1个月不遗余力的治疗和悉心的照顾关爱,患儿一步步“闯”过了休克关、感染关、营养关、并发症关、修复关等,终于各项生命体征平稳,脱离了生命危险。 据介绍,六月龄患儿在烧伤面积高达90%的情况下能够存活的概率小之又小。智智在存活率如此低的情况下,机体功能和容貌恢复得如此之好实属不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