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版查看  第一版:要闻
PDF版查看  第二版:动态
PDF版查看  第三版:临床荟萃
PDF版查看  第四版:疾病防控
PDF版查看  第五版:中医药周刊
PDF版查看  第六版:视界
PDF版查看  第七版:临证
PDF版查看  第八版:杏林
 
第二版:动态
 上一版    下一版  
“突击减肥”对身体有哪些影响
援埃医疗队捐赠设备中国专家门诊门庭若市
开封下发城市公立医院综合改革方案
河南省妇幼儿科联盟漯河站巡讲开讲
贴心随访让患者把医生当亲人
图片新闻
驻马店市中心医院成功抢救一名急重症复合伤患者
短讯
周口加强市中医院基层胸痛中心建设
图片新闻
1
11 1 2017年8月1日 星期二 目录导航 1
 上一期   下一期 
1
点击目录导航下的PDF版查看可查看PDF版
  “突击减肥”对身体有哪些影响
 

本报记者 索晓灿

    今年刚刚高中毕业的女生张兰(化名)打算在假期里快速瘦身,谁知却在骑了1个多小时的动感单车后发生了腿部肌肉溶解,不得不住进医院重症监护室抢救,现在病情已有所好转。
    目前,肥胖已经成为一种全球性疾病,也带来了一系列的衍生疾病,包括高血压病、高脂血症、脂肪肝、高胰岛素血症等,还会加重身体负担。减肥是很多人的追求;许多人甚至希望短期内、快速瘦身。那么,“突击减肥”会对人体产生哪些影响呢?

 

您真的需要减肥吗?
    对于肥胖,有多种界定方法,您可以结合自身情况确定一下自己是否真的需要减肥。
    在国际上,BMI(身体质量指数,体重公斤数除以身高米数平方)常被用来衡量人体胖瘦程度。就我国普通成年人来说,BMI≥24即为超重,BMI≥28即为肥胖。
    河南省人民医院内分泌科医生鲁平,为大家介绍了一个简单的判断方法,即男士腰围大于90厘米,女士腰围大于85厘米。
    此外,肥胖也可分为单纯性肥胖、药物性肥胖等。
    不过,最新的研究证明,微胖的人更健康。《新英格兰医学杂志》刊登的研究显示,中国、日本、韩国等东南亚人的BMI,在22.6~27.4之间,死亡风险最低;高于或低于这一范围的人,死于癌症、心血管病等疾病的风险增加。对比18.5~24的正常范围,微胖的人更健康。
    就此,首届全国名中医崔公让打了个比方。他说,如果把人体内储存的脂肪比作“银行”,那么这个量应当在合理范围内偏多一些。“脂肪有固定内脏器官、防寒、缓冲等作用,能够在人体运动、恶劣天气、受到冲击时等,对人体的内脏器官起到保护作用。”崔公让提醒大家,老年人最好不过分追求“老来瘦”,微胖的身材更适合老年人。
减肥过快会得病吗?
    当然,真正肥胖并且已经影响到身体健康的人一定要减肥。不过,像张兰选择的快速减肥法,必然会对人体造成损害。崔公让说,张兰快速运动持续的时间为1个多小时,导致肌肉溶解;如果时间再久,还可能引发肾衰竭。肌肉溶解即横纹肌溶解综合征,多数伴有急性肾功能衰竭和代谢紊乱现象,或有肌肉疼痛、压痛、肿胀等情况,也可能有发热、全身乏力等表现和尿液颜色加深的情况。
    跑过长跑马拉松的人大多有过这样的感受:跑完后小便有灼热感,小便颜色变深,甚至出现酱油色。其实,这主要是因为血液中的肌红蛋白过量。当肌肉遭到大力撞击或过度用力后,肌肉细胞就会溶解,细胞中的肌红蛋白会跑到血液里。殊不知,肌红蛋白对人体有害,需要通过肾脏过滤后排出体外。但由于肌红蛋白体积较大,所以容易阻塞肾小管,严重时会导致小便颜色加深等,甚至引发肾衰竭。
    据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治未病健康管理中心赵计轩介绍,快速减肥法往往要求肥胖者在短期内加大运动量的同时,减少食物甚至水的摄入量,短期之内确实能够见到不错的减肥效果,但是时间稍微长一些,对肠胃的损害就会显现,比如消化不良等。
    因此,如果采取不当的减肥方式,一味地追求短期之内的减肥效果,真的会得病!
怎样减肥更健康呢?
    大家经常能在购买的食物外包装上看到食物的热量值,人体摄入或者消耗一定的热量,就会导致机体能量的储存或者释放。这个量积累到了一定程度,就有“胖了”或“瘦了”的表象。
    “每天消耗的热量大于摄入的热量,才能达到减肥的效果。”赵计轩说,在减肥期间,通过适量增大运动量、控制热量摄入的方式,不仅能够起到一定的减肥效果,长期坚持还能帮助人们养成合理的饮食起居习惯。在赵计轩看来,很多人之所以肥胖,主要原因就是生活及饮食习惯不健康。此外,根据不同的体质选择不同的减肥方法也很重要。赵计轩还为大家介绍了一个配合运动减肥的茶饮方:取香蕉皮、玉米须、冬瓜皮等份,用水煮开即可。
    河南省人民医院早在2015年5月,就开设了全省首家肥胖门诊。该院内分泌科主任袁慧娟说,在治疗肥胖时,需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单纯性肥胖需要通过饮食、运动及其他方式辅助减肥;一些由疾病(如皮质醇增多症、多囊卵巢综合征)导致的肥胖,需要找准病因,只有治好病才能改善体重,如果忽略对症治疗而盲目减肥,很有可能贻误病情。

 
2008-2012 YYWSB.COM All Right Reserved
医药卫生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