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版查看  第一版:要闻
PDF版查看  第二版:动态
PDF版查看  第三版:临床荟萃
PDF版查看  第四版:卫生监督
PDF版查看  第五版:中医药周刊
PDF版查看  第六版:视界
PDF版查看  第七版:临证
PDF版查看  第八版:杏林
 
第七版:临证
 上一版    下一版  
清泄肝胆 利湿退黄 醒脾健胃 临床应用麦芽效果显著
鉴别真假沉香
治疗小儿口腔溃疡有妙方
小青龙汤加减治疗咳嗽
新郑市人民医院人民路院区多学科协作,胸腔手术成功 八旬老人康复出院
用孝心谱写大爱之歌
1
11 1 2017年5月16日 星期二 目录导航 1
 上一期   下一期 
1
点击目录导航下的PDF版查看可查看PDF版
  清泄肝胆 利湿退黄 醒脾健胃 临床应用麦芽效果显著
 

清泄肝胆 利湿退黄 醒脾健胃
临床应用麦芽效果显著
□郭诚杰

    麦芽为消食之品,性平味甘,可行气消食、健脾开胃、退乳消胀。笔者临床应用麦芽,煎服多样化,组方配伍灵活,疗效显著。
清泄肝胆 利湿退黄
    麦芽不仅可以疏肝,又有较好的清泄肝胆、利湿退黄的作用,是治疗急慢性肝胆疾病的良药,如甲型肝炎或乙型肝炎、阳黄或阴黄等,临床多表现为肝郁挟湿或肝郁湿热相杂(湿被热蒸、热被湿裹、湿热交织、气机郁阻)。
    麦芽可健脾护胃。脾主湿,胃主燥,脾得麦芽而水湿得运,胃得麦芽而湿浊得化。对于肝胆郁滞、湿热交阻而无黄疸者,笔者采用二三十克生麦芽,并加上女贞子、旱莲草、板蓝根、北柴胡、炒枳壳、赤芍药、白芍药、生白术、生甘草、白花蛇舌草等药物同煎,饭前同服。每天两三次,10天为1个疗程。对于胆汁外溢之阳黄、阴黄者,取生麦芽三五十克,配伍茵陈、栀子、黄芩、虎杖、蒲公英、土茯苓、车前子、赤芍药、丹参、薏苡仁等利湿退黄的药物,效果显著。对于肝胆湿热者,麦芽并非苦寒而清泄肝胆湿热,而是味甘入脾,健脾而化湿,性平淡渗,使热邪从下利出。对于无湿邪的肝胆病患者,麦芽可直接发挥疏肝利胆的作用。
    病例一:患者,男,23岁,2014年12月26日初诊。患者自述全身皮肤发黄,伴发热1周。此外,患者巩膜黄染,发热,尿赤,大便溏,身痛,疲乏,纳呆,脘痞,恶心,口苦口干,舌红,苔白黄而腻,脉弦滑数。
    辨证:黄疸湿热并重。
    治则:清热利湿解毒。
    方药:金钱草20克,茵陈20克,土茯苓15克,茯苓10克,虎杖10克,柴胡10克,生麦芽50克,白花蛇舌草15克,白茅根12克,丹参15克,甘草5克。水煎400毫升,分2次口服。每天1剂。
    二诊:患者按上方服药20剂后,除了微感疲乏外,其他症状基本消失。笔者在原方的基础上加减,易土茯苓、金钱草为郁金10克,加旱莲草15克、赤芍药15克、黄芪30克,将生麦芽减至25克。
    三诊:患者继续服药10剂,诸症消失。复查结果显示,患者肝功能恢复正常。
麦芽炒制 醒脾健胃
    脾主运化,胃主收纳,其性宜燥,而麦芽炒后气香味浓,其性甘、燥,脾胃之性与炒麦芽之性相同,其同气相求。麦芽炒后有激发、活跃脾胃的功能。临床应用炒麦芽,既可消食,又可醒脾健脾益胃,具有消补兼备的功效。大凡或因饮食过量,或脾胃虚弱而运化无力,或湿困中土而水谷难行,或年老脾胃运化衰退所致的食后脘腹胀满、食少纳呆、嗳腐吞酸、口臭、大便臭秽、泄泻等,效果较为显著。对于食后昏困、四肢繁重的脾胃气虚、中土不运、清阳不升者,多施以六君子汤,均必加方药:炒麦芽二三十克,补脾又消导胃肠之积滞;对于肉食积滞者,常遣炒麦芽三四十克,配以炒山楂二三十克,槟榔10~15克,鸡内金15~20克,共同使用可消食化积。
    病例二:患者,女,28岁,2013年12月10日初诊。患者自述半年前因饮食不洁导致急性腹泻,自行服药后好转,但自觉病后纳少、食后饱闷、大便溏薄。2个月来,患者上述症状较以前明显加重,甚至饭未吃完就昏昏欲睡,食后脘腹胀满、嗳腐。患者便溏,每天三四次,面黄肌瘦,语声低微,畏寒,舌淡苔白,脉缓弱。
    辨证:脾阳虚证。
    治则:温运脾胃,辅以消食、理气。
    方药:党参20克,炒白术、煨木香、茯苓各15克,炮姜、炙甘草、砂仁(后下)各6克,山药、炒麦芽、神曲、山楂各30克,吴茱萸、益智仁、陈皮各10克。水煎300毫升,分2次温服。
    二诊:患者服药12剂后,饭后昏困症状较以前明显好转,畏寒明显减轻,大便趋于成形。笔者按照原方去吴茱萸、益智仁。
    三诊:患者继续服药7剂后,诸症痊愈。笔者嘱咐患者注意饮食调护。1个月后,笔者随访得知,患者面色红润,饭量大增,食后不困,大便成形。
    笔者在临证应用麦芽时,或生用,或炒黄用,或炒焦用,或生炒同用,其主治作用不一样。在剂量上,小则5~10克,中则20~50克,大则约300克,其适应证迥然不同;在组合上,麦芽的作用有时稍显“力薄”,在临床应用时要因人、因病、因位、因证遣药,配伍组方,最大限度地发挥其功效;在煎煮上,或单煎,或泡茶,或与其他药物同煎,其不同的有效成分随着煎煮方法的不同而释放入液,但疗效相同。
    (作者为国医大师,从医近70年,擅长运用针药治疗各科疾病,在临床上对麦芽的应用得心应手)

 
2008-2012 YYWSB.COM All Right Reserved
医药卫生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