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版查看  第一版:要闻
PDF版查看  第二版:动态
PDF版查看  第三版:洛阳新闻
PDF版查看  第四版:卫生监督
PDF版查看  第五版:基层卫生
PDF版查看  第六版:乡村视角
PDF版查看  第七版:诊治参考
PDF版查看  第八版:乡医课堂
 
第六版:乡村视角
 上一版    下一版  
探讨新医改形势下基层的医学教育
由现场急救想到的
郑东新区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保障航展期间食品安全
濮阳县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推进中药饮片专项治理
用爱抚平精神障碍患者的心灵创伤
太康县卫生局举办崔庆余先进事迹活动
商水:营造风清气正氛围
1
11 1 2017年5月11日 星期四 目录导航 1
 上一期   下一期 
1
点击目录导航下的PDF版查看可查看PDF版
  用爱抚平精神障碍患者的心灵创伤
 

本报记者 董 菲  通讯员 席 娜

   身穿洁白的护理服,发髻轻挽;精神饱满,充满善意的双眼时刻闪烁着亲切的光芒。她就是郑州市第八人民医院心身科护士长马玲。30年来,她用爱诠释着护士这一职业的责任和担当;30年来,她秉承“爱心、细心、耐心”服务理念,以自己的温柔、博爱与精湛的医术,为精神障碍患者送去了温暖。
    “在遭到猝不及防的打骂时,既委屈又无奈”
    每天7时30分,马玲准时来到医院进行晨交班,由夜班护士交代24小时之内的新入院的、入院3天的以及需要特殊治疗和护理的患者。8时10分,马玲进行护理查房,解决前一天夜间患者的疑难护理问题;随后带领大家做晨间护理、健康宣教,根据患者的病情进行个体化护理检查;最后再全面巡视病房,督导护理工作……
    “心身科收治的主要是躯体伴发精神障碍的老年患者,平均年龄在60岁左右。他们多有失眠、焦虑、精神紧张、精神应激等慢性精神障碍疾病。”马玲说。
    与同事们一样,马玲经常遭到猝不及防的攻击和伤害。至今,马玲的身上还有患者动手时留下的“纪念”。一次,马玲正在值夜班,一名女患者朝她走来,没说话就使劲掐住她的脖子,幸好被及时赶来的同事制止,马玲才躲过一劫;有一位患有妄想症、精神分裂症的患者,认为马玲要害她,在餐厅打饭时,将一碗热汤直接泼到马玲脸上,并且在餐厅追着打马玲……
    面对患者的无故打骂,马玲总是一笑了之:“患者精神失常,更加需要我们保护。”她常对医护人员说:“为了救治精神患者,我们受点儿委屈算什么!”
“心理落差如同过山车”
    参加工作的第二年,马玲目睹了一位精神分裂症患者自缢的经历,这使她难以忘怀。
    那时,马玲在封闭病房工作。一天中午,马玲和同事正在看着患者在餐厅用餐,患者李倩(化名)说要去洗手间,马玲同意了。可是,过了一会儿,还不见李倩回来,马玲感觉不对劲,于是赶紧去洗手间找患者,只见李倩在洗手间用裤腰带勒紧自己的脖子倒在了地上。当时,马玲赶紧抢救患者,人工呼吸、心肺复苏……经过一系列抢救,李倩终于被抢救过来了。确定患者没事以后,马玲才下班回家。
    骑着自行车,马玲的眼泪一直往下流。“从来没有见过一个活生生的人在你面前自缢。”马玲回忆,当时根本意识不到患者满身粪便味儿,唯一庆幸的是“她活过来了”。马玲提醒大家,自杀是能够预防和干预的,如果患者的情绪变得糟糕,表现出厌世和有自杀想法时不要害怕,应及时就诊,千万别讳疾忌医。一旦确诊,患者家属应加强观察,注意患者情绪变化以及防止自杀、自伤等行为,同时应督促患者用药。尤其是病情好转后处于康复期的患者,千万不可病刚好就停药或减药。
“仅有热情是不够的”
    从事精神护理工作30年来,马玲从封闭病房到开放病房,再到心身科,可谓经历了护理生涯的“大满贯”。这种历练使她在面对精神障碍患者时更加应对自如,练就了一套娴熟的管理艺术。
    “作为精神科护理人员,仅有热情是不够的。”马玲说,“必须学习新知识,掌握必备的单独处理任何突发情况的能力,紧跟医疗科技发展,同时还要学会保护自己。”
    为了帮助精神障碍患者早日康复,牢固树立人性化服务理念,心身科举办“工休座谈会”“病友联谊会”“病友运动会”等,努力提高护理康复质量;将集体宣教课堂移到花园里,以提高患者护理舒适度和满意度;组织患者参加“工娱疗”活动,利用音乐治疗室、健身房、棋牌室等设施提高患者的参与意识,让患者参与各种文化活动和集体活动,有效消除了患者的心理阴影,提高了他们适应外界环境的能力。
    在马玲的带领下,心身科成立8年以来没有接到一起投诉,服务质量和诊疗技术得到了患者家属的一致好评。
    她时常对护士说:“没有快乐的工作,只有快乐的工作者。要学会调整自己的情绪,保持良好的状态。只有好的状态才能有好的效率,才能保证护理质量。”

 
2008-2012 YYWSB.COM All Right Reserved
医药卫生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