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理膳食 “理”出身心健康 ——洛阳市精神卫生中心“膳食功夫”掠影 本报记者 刘永胜 通讯员 刘 伟
4月17~23日是2017年“健康中国行——合理膳食”河南主题宣传周。在洛阳市精神卫生中心,有两个身影尤其值得关注。一个是该中心主任徐健康,他叮嘱医务人员加强常规医疗服务,多次与医护人员和公共卫生科、伙食科的负责同志商讨,保证患者膳食合理,呵护“舌尖上的健康”。另一个是该中心公卫科主任阮水英,她定期在该中心多功能厅为康复期的患者和医务人员开展“合理膳食”知识讲座。 及时修订食谱 科学膳食“吃”出健康 4月20日,在洛阳市精神卫生中心伙食科公示栏里,一张食谱非常抢眼。食谱上面清楚地写着周一到周日早餐、中餐、晚餐的品种。 我们粗略地数了一下,汤类有玉米糁汤、黄面汤、鸡蛋面汤、大米汤、豆腐汤、油茶、胡辣汤、小米绿豆汤、木耳鸡蛋汤、玉米羹等;菜类有凉拌咸菜、八宝菜、豆腐乳、红烧肉炖土豆、红烧肉炖萝卜、时蔬炒豆腐、时蔬炒粉条、醋熘豆芽等;主食有大肉烩面、肉丝面、糊涂面、浆面条、绿豆面、甜面叶、大米饭、馒头、花卷馍、糖包馍、油饼、烧饼等。每天的膳食搭配都不重复。 徐健康解释说:“食谱右上角用括号标注的日期是食谱执行时段。所有的食谱都是由医生和营养师根据患者调养需要、时令更迭及外在环境变化拟定的,并适时调整。” “只有合理膳食,才有助于患者康复!”徐健康说,洛阳市精神卫生中心重视合理膳食在精神疾病患者治疗、康复中的作用,坚持把膳食营养改善患者健康状况和生活质量的技能、知识纳入健康教育和医务人员常规培训内容。 在距离洛阳市精神卫生中心餐厅不远的地方,我们看到两个健康教育宣传栏。 “太实用了,我在微信圈里扩散一下。”一位来自三门峡的患者家属用手机拍下了宣传栏里的内容。 “在洛阳市精神卫生中心,医务人员除了向患者及家属传播合理膳食对心理健康的重要意义外,领导班子还注意从膳食方面最大限度地提高医务人员的健康水平。合理的营养是健康的物质基础。对医务人员关爱,不仅是对医务人员的健康负责,也是对患者的健康负责。这样有利医护质量的提升。”徐健康对此深有体会。 “吃饭有营养,身体才能棒。”冯铁和在洛阳市精神卫生中心当厨师已经近40年了,他对合理膳食的理解既实在又实用。 “舌尖上的重任” 健康中国饮食有道 我们了解到,在获得“全国群众满意的卫生计生机构”“河南省群众满意的医疗机构”“河南省示范性精神专科医院”等荣誉后,洛阳市精神卫生中心获得了一项意义非同寻常的荣誉——“河南省健康促进示范医院”。 “这意味着我们的社会责任更重了。我们不仅提供临床和疾病治疗服务,还调整、制定科学膳食结构,建立以患者及家属的全面需要和健康为中心的医疗服务系统。”徐健康说,心理健康是指个体能够正确认识自己,及时调整自己的心态,使心理处于良好状态,以适应外界变化。正如饮食不合理可能诱发多种精神疾病一样,饮食干预可以改善心理健康状况。 去年至今,洛阳市精神卫生中心领导班子带领全体医务人员认真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上的讲话和河南省十次党代会、洛阳市十一次党代会“加快构建大卫生、大健康格局”精神,结合《“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及工作实际,以提高群众健康水平为核心,结合当地居民的生活习惯,立足精神专科医院,面向机关、企事业单位等重点场所以及残疾人、贫困人口等重点人群,开展营养咨询、食育课堂、健康厨房等形式多样的宣教活动,全面普及膳食营养和健康知识,发布适合不同人群特点的膳食指南,引导居民形成科学的膳食习惯。 与此同时,洛阳市精神卫生中心还实施“请进来、走出去”大健康教育战略,邀请营养专家对医务人员进行合理膳食培训,抓住入院、出院及住院时家属探视等机会,对患者家属进行合理膳食等教育和培训。 “健康是生命、幸福和生产力的基础,膳食是健康的重要防护线。合理营养是健康的物质基础,平衡膳食是合理营养的根本途径;平衡膳食模式是最大程度地保障人体营养需要和健康的基础,食物多样化是平衡膳食模式的基本原则。无论患者、医务人员还是普通人,每个人都是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徐健康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