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动常在 感恩常在 讲述人 姜志红

姜志红(图片由姜志红提供)
1992年,我从同济医科大学(现为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毕业,被分配到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工作。25年来,我从一名刚刚迈出校门的大学生成为患儿家长信任的医生,最大的感触就是“感动常在,感恩常在”。 2008年的手足口病防控“战役”让我刻骨铭心。我们医院作为洛阳市手足口病重症病例定点救治医院,副院长毛毅敏现场指挥“作战”。新开的手足口病重症监护病区的病床不够用,我们把医务人员的更衣室腾出来,并将更衣柜挪到了急诊楼旋转楼梯的过道上。因为患儿多,我曾经36小时连续在监护室工作,自己生病输液后仍然坚持上班,举着吊瓶去卫生间……由于工作忙,即使清明节我也没有给母亲扫墓。第二天,几个患儿家长交给我一大袋子折好的“元宝”,说看到我为孩子们忙,也帮不上啥忙,他们就替我折了这些。这件事令我特别感动,医生的职业荣誉感也油然而生。 这些年来,不管低血糖、高血压、昏倒、手指骨折,还是妊娠中后期缺氧,我都坚持上班。职业成就感支撑着我走过这20多年。能救治病人,挽救一个个家庭,这些付出都是值得的。 2010年的手足口病疫情结束后,很多参与疫情控制的同事都瘦了很多,我的体重也下降了4千克。后来,我总结这几年的工作,写了几篇论文发表在儿科专业的中文核心期刊上,还申请了省级科研项目,科室也有了呼吸机,还引进了其他医院的医生。我深深地体会到,个人的发展离不开科室和医院的发展,工作最艰难的时期也是最出成绩的时候。 2011年7月,我被调到我们医院儿童保健中心工作。每个新生儿都在社区和几家市级医院免费体检,要想让家长自愿来我们这里付费体检,必须把体检项目做好才行。我把体检内容深化、细化,做到神经运动发育迟缓的早期发现及干预,家庭康复训练的指导,先天性疾病的早期筛查,营养失衡的喂养指导及纠正,生长发育异常的长期监测。在妇产科、儿科的密切配合指引下,家长带着孩子来到我们这里体检一次,就会定期过来,并且口口相传。 有一次,一个孩子的妈妈说:“我在牡丹广场带孩子玩时听别人介绍这里的体检不一样,于是我就带着孩子过来了。”我听了很欣慰。孩子们纯洁的笑脸就是对我最大的奖赏,我的心有种被融化的感觉,工作辛苦而快乐。 (刘群、梁靓整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