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记者 刘 旸 文/图

正在体验游戏疗法的患者
前段时间,一则“93岁的奶奶热衷打麻将预防老年痴呆症”的消息引起了很多人的关注。一时间,关于玩游戏就可以帮助肢体康复、玩网络游戏可以预防老年病等的议论不绝于耳。这些方法到底能不能预防老年病呢?让我们听一听医学专家怎么说。 玩“消消乐”能治疗运动障碍吗? 这事是真的! 4月10日上午,郑州市中医院汝河路院区康复科的作业疗法治疗室内,一位老年患者坐在一台高分辨率的显示屏前,右手握住类似交感互动游戏的操作手柄,上下左右来回移动手柄,目光、操作都紧随着屏幕动画的指示,仿佛年轻人在游戏大厅进行交感互动游戏一般。 “这套设备叫上肢生物反馈康复器械,是通过机器的智能牵引帮助患者的肢体外展、用力,辅助局部力量提高。”患者身旁的郑州市中医院康复科治疗师贾晓星说,就像我们玩手机游戏一样,“消消乐”“连连看”的确在临床上发挥着治病的作用。 据郑州市中医院康复科主任苟成钢介绍,除上肢运动的器械之外,这里的康复科还引进了四肢联动治疗设备,实现上下肢在运动之中的协调与配合。“手的力度和方向就像打游戏,比如捕捉天上的小鸟,通过操纵手柄来抓到它;比如通过滑行、骑行来躲避障碍等,远看就像是玩虚拟游戏一样。” 值得一提的是,这种仪器训练还是一种交互进行的上下肢的主被动训练,力量弱的时候是被动的,机器带着患者练习;肢体恢复活动能力后,患者和机器可以产生互动,通过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互动原理,在游戏的过程中达到康复的目的。训练中看似游戏的设定与日常动作息息相关,可以有效帮助脑神经损伤类患者、脑部外伤患者恢复肢体大、小关节的功能,也是现代化康复理念中合并情景训练的体现。“从我们引入这套设备几个月的临床治疗来看,这套设备几乎可以适用于所有类型的康复患者。”苟成钢说。 打麻将也能防老年痴呆症? 这个有依据。 阿尔茨海默病(俗称老年痴呆症),临床上以记忆障碍、失语、失能和行为改变等为主要特征,病因迄今未明。而心理专家则认为,少交际、孤独感强也是诱发阿尔茨海默病的诱因,打麻将的确可以预防疾病发生。 来自香港岭南大学公布的一项研究结果显示,研究者将100名阿尔茨海默病患者分成两组,第一组人每星期打4次麻将,每次打4圈,而另外一组每星期只打两次麻将。5个月后,研究者对患者的思考及记忆能力进行了测试。他们发现,较长时间打麻将的那组患者,思考力、记忆力、反应速度,远胜过一周只打两次麻将的那组人。这也是全球医学界对于麻将与华人患阿尔茨海默病关系的首次研究。 对于这一研究结果,郑州市第八人民医院副院长胡雄认为,在打麻将的过程中老年人通过游戏认识到了更多有着相同经历的同龄人,结交朋友、适应环境的能力都在加强;而且迫于游戏规则,老年人要思考如何取胜,这是一种大脑思维强化,有助于提高老年人的判断力和推理能力。 “虽然有一定的防病功效,但是不能沉溺其中。”胡雄提醒大家,患有冠心病、高血压病等疾病的老人不宜打麻将,老年人打麻将时间也不宜过长,以免诱发其他疾病。 游戏疗法是否成为常态? 临床探索仍在进行。 虽然这种玩游戏能够治疗老年病的方法已被证实科学、有效,可是没有亲身体验过的患者和家属大多不太相信。“玩着就能治病,我们怎样评估疗效?”“指导患者玩游戏,医生是不是很轻松?”的质疑也不断涌现。 其实,将小游戏融入临床治疗也是国际认可的心身医学治疗理念的一部分,在省内多家医院的心理、康复等病区引用较多。依据心身医学的研究统计,在综合医院门诊中,约1/3的患者属于躯体形式障碍症,即因心理因素引起躯体不适,但这种疾病的辨识率却不到20%。通过互动游戏、团队游戏、情景再现等方式治疗这种障碍症,研究人员正在临床探索中寻找答案。 “有的患者在多个科室就诊依旧解决不了问题,他们寻找医生就像在逛超市一样盲目,即浪费医疗资源,浪费时间。”胡雄说,受此困扰的人很多,可辨识率却不到20%,“我们希望通过探索让所有医生首先认识躯体形式障碍症,之后再为患者寻求可靠的治疗方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