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版查看  第一版:要闻
PDF版查看  第二版:动态
PDF版查看  第三版:洛阳新闻
PDF版查看  第四版:卫生监督
PDF版查看  第五版:基层卫生
PDF版查看  第六版:乡村视角
PDF版查看  第七版:诊治参考
PDF版查看  第八版:乡医课堂
 
第三版:洛阳新闻
 上一版    下一版  
《2017年洛阳市重点民生实事工作方案》出台 医疗卫生实事“路线图”精准惠民
弘扬南丁格尔精神 促进护理学科发展 郑州大学护士协会庆祝国际护士节
洛阳东方医院有了国际医疗部 远程会诊让患者享受国际化诊疗服务
中华医学会健康大讲堂基层行洛阳开讲
2017年河南省“红会送医”走进洛宁
我与医院共成长,辛苦并快乐着
“金字招牌”背后的故事
图片新闻
1
11 1 2017年4月27日 星期四 目录导航 1
 上一期   下一期 
1
点击目录导航下的PDF版查看可查看PDF版
  “金字招牌”背后的故事
 

“金字招牌”背后的故事
——来自洛阳市第一人民医院耳鼻喉科的报道
本报记者 刘永胜  通讯员 艾金宝  文/图

工作中的赵东铭

 

    洛阳市第一人民医院耳鼻喉科1954年建科,1956年设立专科病房。63年来,该科相继开展的鼓膜修补、发音重建、人工听骨植入、喉癌根治等一系列手术始终领先洛阳,打造了“金字招牌”。
    今年4月21日,我们专程来到洛阳市第一人民医院耳鼻喉科,对这块“金字招牌”背后的故事进行了探访。
    是老牌科室,更是金牌科室
    “63年一路走来,攀登不止,辉煌不断!”说起洛阳市第一人民医院耳鼻喉科的历史,耳鼻喉科主任赵东铭如数家珍。
    据赵东铭介绍,从1954年洛阳市第一人民医院在豫西地区第一家成立耳鼻喉科室以来,基本上是10年迈上一个新台阶。其中,20世纪六七十年代开展的乳突根治术和鼓膜修补等手术,20世纪80年代开展的喉癌根治术,20世纪90年代开展的人工听骨植入、治疗鼻窦炎的鼻内窥镜手术、全喉和部分切除术发音重建、颌面部等手术,2000年开展的喉、颈部手术,进入21世纪开展的甲状腺、腮腺等颈部其他手术,多数填补了洛阳市在这些领域的空白,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在为患者解决病痛的同时,该科也逐渐树立起了自己在洛阳医疗界的权威。直到今天,作为有着多年光荣历史的老牌科室,依然会吸引其他医院的医生前来学习。深厚的历史底蕴,为科室的不断进步奠定了坚实基础。
    目前,洛阳市第一人民医院耳鼻喉科拥有10名医师,其中主任医师2人、副主任医师2人,主治医师4人、住院医师2人,拥有鼻窦内窥镜、电子喉镜、电视耳科手术显微镜等专科设备,在一些疾病治疗领域也在逐年加大研究力度,其中一些项目取得了长足进步,尤其是在中耳炎的手术治疗、听力重建手术、喉癌的手术治疗以及颅底肿瘤、眼眶部肿瘤、颈部转移癌、特殊部位整形的手术治疗、鼻内窥镜手术等方面处于本地区领先地位。
    3个诊疗故事见证治疗效果
    采访中,我们了解到这样3个比较典型的诊疗故事。
    故事一:姜先生的转科经历。2015年,家住洛阳市吉利区的姜先生经常感到头痛头晕,右眼视力下降,最后右眼基本失明,但始终不能确定病因。在洛阳市第一人民医院眼科就诊时,医生建议姜先生到耳鼻喉科接受进一步治疗。耳鼻喉科医生通过检查,诊断姜先生为鼻右侧筛窦占位(黏液囊肿)、慢性鼻窦炎Ⅱ期。赵东铭认真研究,制定了详细的手术方案:通过手术摘除囊肿,再辅以药物治疗。术后一周,姜先生康复出院,头痛头晕症状消失,右眼视力逐步恢复,现在基本达到正常视力。
    故事二:一例手术挽救了一家运输公司。洛阳市郊区的赵先生经营一家运输公司。4年间,赵先生双耳听力下降,去年10月几乎听不见了,奔走多家医院都没有治好。由于听力差,赵先生不能与人正常交流,运输公司面临倒闭。他抱着试试看的心理来到了洛阳市第一人民医院耳鼻喉科检查,被确诊为双耳上鼓室胆脂瘤、听骨链损毁导致双耳混合型耳聋。耳鼻喉科医生经过研究,为赵先生实施胆脂瘤根治合并人工听骨植入术。术后,赵先生听力恢复。他逢人便说:“洛阳市第一人民医院耳鼻喉科不仅救了我,还挽救了我的运输公司!”
    故事三:送锦旗的王女士。2016年6月,洛阳市第一人民医院耳鼻喉科接待了一名特殊的患者——王女士。十几年前,王女士便出现鼻子不通、头痛、没有嗅觉等症状,到处求医,但治疗效果不明显。随后,她到该院耳鼻喉科就诊,被诊断为重度鼻窦炎、鼻息肉,手术后病症消失,嗅觉恢复。王女士特别感动,专门送来一面锦旗表示感谢。
    洛阳市第一人民医院耳鼻喉科技术过硬,治疗效果明显,许多患者慕名前来就诊。
    “金字招牌”上有他们倾心救治的心血
    很多人都觉得耳鼻喉科的工作很轻松,平常的工作无非就是“看看耳镜、查查鼻子、摸摸喉咙”,除此之外就是一些小手术。然而,现实情况并非如此。
    据赵东铭介绍,耳、鼻、喉都是人体的重要器官,在检查的时候不能有丝毫马虎,比如气管异物取出术要争分夺秒,晚一秒钟患者就会有生命危险。尤其是孩子的气管或者喉咙进入异物时,为了减轻孩子手术过程中的痛苦,也为了以最快的速度取出异物,医生们经常会跪在地上操作。
    “医生为患者做手术的姿势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只要有利于患者,医生吃点儿苦也值得!”赵东铭说。
    2009年的一天,洛阳市第一人民医院耳鼻喉科诊室来了一位自杀未遂而喉咙被割破的老人。老人患了佝偻病,身体弯曲严重,不能躺在手术台上,也不能采用侧躺的姿势。最后,老人由医务人员扶着站立,赵东铭采用半蹲的姿势实施手术20多分钟。等到手术做完后,赵东铭才发觉自己腿脚酸痛,几乎无法站立。
    赵东铭说:“耳鼻喉科不同于其他科室的一点就在于,对于一些常见疾病,经验丰富的医生通过一些传统方法,比如‘手摸’就可以检查出来,这样就避免了进行大型设备检查,可以为患者节省一大笔开支。我们坚持不让患者进行不必要的检查,在开药治疗时也避免开大处方,争取用廉价药品为患者进行治疗。”
    这种处处为患者着想的做法为科室赢得了好口碑。因此,洛阳市第一人民医院耳鼻喉科从未因为医疗质量与服务质量与患者发生纠纷。今后,耳鼻喉科将进一步加强与国内外本专业同道的合作,力争在耳显微外科、颅底外科、头颈外科及上呼吸道外科方面达到或接近国内、国际先进水平,努力为患者提供更优质的服务。

 
2008-2012 YYWSB.COM All Right Reserved
医药卫生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