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与医院共成长,辛苦并快乐着 □薛秀珍

薛秀珍
岁月匆匆,我到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以下简称河科大一附院)工作已经将近25年了。回首在这里工作和生活的点点滴滴,我的内心十分激动。 1992年,我从湖南医科大学(现为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硕士研究生毕业。那时候,南方学校的毕业生都喜欢到沿海城市工作,而我却希望到豫西最好的医院工作。最后,我如愿以偿。 我到河科大一附院工作时,妇产科仅有70张床位,最大的房间是8人间,所谓的豪华病房(双人间)仅有一间,就连我自己住院生孩子也是排队的。2001年7月,我们妇产科在全院进行有史以来的第一次竞聘上岗,我高票当选妇产科副主任。上任后,我负责妇产科门诊管理工作。2002年底,我回到产科。2005年12月31日,产科搬入新建的外科大楼,有了单间病房,没有了“大病房”,每月平均收治患者200多人,年手术量最高达1400人次。 为了进一步提高自己,我考取了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苟文丽教授的博士研究生。但是,我要是离开这儿,这个刚有起色的科室可能会受到影响。后来,经过思考,我没有去读博士研究生。虽然没有取得博士学位是我最大的遗憾,但是经我医治的多名患者恢复了健康,这给了我很大安慰。 2011年底,河科大一附院新区医院开业,发展势头良好的妇产科大部分搬到了远离市区的新环境。如今,一院两区的妇产科共有6个病区,250张床位,年手术量近5500例,占全院手术量的1/4。其中,仅新区产科就有3个病区,105张床位,年手术量2300余例,年分娩量3200余例。医院的医疗质量进一步提高,职工的服务意识不断加强,培养出一批年轻有为的青年骨干。同时,洛阳市危重孕产妇救治中心也落户新区医院。回首走过的路程、医院领导的支持以及获得的成绩,我觉得这是我人生中一笔宝贵的财富。 当医生就意味着付出,虽然很苦很累,甚至有时不被人理解,但是我无怨无悔。如果让我重新选择,我仍然义无反顾地选择医生这个职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