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版查看  第一版:要闻
PDF版查看  第二版:动态
PDF版查看  第三版:临床荟萃
PDF版查看  第四版:疾病防控
PDF版查看  第五版:中医药周刊
PDF版查看  第六版:视界
PDF版查看  第七版:临证
PDF版查看  第八版:杏林
 
第二版:动态
 上一版    下一版  
一位医生的七年坚守
图片新闻
太康县卫生计生委 组织开展世界卫生日主题宣传活动
邓州市 成立“编外雷锋团”中心医院雷锋营
信阳市卫生计生委 培训医疗废物规范化管理工作人员
泌尿外科界的微创学术盛宴
一句话新闻
图片新闻
图片新闻
郑州大学附属郑州中心医院 召开卒中绿色通道研讨会
乳腺医疗专科集团在郑州成立
1
11 1 2017年4月25日 星期二 目录导航 1
 上一期   下一期 
1
点击目录导航下的PDF版查看可查看PDF版
  一位医生的七年坚守
 

本报记者 李 季

    美国纽约东北部的撒拉纳克湖畔,镌刻着医生特鲁多的墓志铭:“有时,去治愈;常常,去帮助;总是,去安慰。”开封市中医院内分泌科医生金凯常常品味这句话,并把它作为自己治病救人的座右铭。
    2014年的一天,金凯所在的科室来了一位特殊的病人——一位高龄老人,身患糖尿病多年,血糖控制不佳,已出现糖尿病性心脏病、糖尿病性肾病、糖尿病足并发感染等多种并发症,行动不便。老人只有一个女儿,身患乳腺癌,正在治疗,家中花费巨额医疗费,无人照料老人的生活起居及支付医药费。在这样的情况下,金凯主动请缨接诊这位老人,老人的眼中闪烁出激动的泪花,握着他的手不停地说:“我这个‘包袱’又要给你添麻烦了。”“大娘,没关系,以前我当过您的管床医生,对您的病情比较了解,方便对您的治疗,让您早点儿康复。”
    在住院期间,金凯观察到老人日渐消瘦,平日不愿与别人交流,性格很孤僻。他就利用空闲时间多与老人聊天,时间长了,老人告诉金凯是因为担心女儿的病情,整夜睡不着觉。找准了老人的心结,金凯就和同事共同努力,来缓解老人的这块心病。他们无微不至地照顾老人的生活起居,并拿出自己的餐票为老人改善伙食,利用空闲时间为老人读报,安排老人参加科室每周举办的糖尿病知识讲座;老人在讲座中认识了很多像自己一样的糖友,他们共同交流防治糖尿病的心得体会,学习合理膳食知识,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感受到了家庭般的温暖;又学习了很多糖尿病防治知识,其乐融融。看着老人的精神一天天好起来,全科医务人员心里别提多高兴了。此外,金凯还积极与老人的亲属沟通,随着来看老人的人数增多,老人脸上的笑容也越来越多,经过1个多月的诊治,老人终于出院了。
    出院后一周,金凯在电话回访中了解到老人被送到了养老院。金凯担心养老院的工作人员对老人的病情及日常护理不了解,就隔三差五地买来老人爱吃的食物去看望,查看老人的病情,并跟养老院的工作人员交代日常老人饮食、生活上的注意事项。来的次数多了,养老院的工作人员还以为他是老人的家属,跟老人说:“您儿子对您可真细心,隔三差五就来看您,还带那么多吃的。”老人面带微笑地说:“是,是,比俺亲生儿子还亲,我真是遇见好人了,他是俺住院期间的管床医生。”
    金凯告诉记者,他时刻谨记自己是一名救死扶伤的医生,知道自己的力量有限,面对很多疾病束手无策时,就会想起特鲁多的那句名言。即使不能治愈老人的疾病,只要能够通过在生活上的帮助,心理上的安慰,能给老人带来生的希望,他就愿意永远这样做下去。
    金凯说,今年是他从医的第七年。从参加工作第一天起,他就养成了一个给病人留手机号的习惯,让病人有问题能随时问他,很多问题在电话里就能直接解决,一个电话能让病人少跑一趟医院才是最实在的。这7年,金凯形成了“工作固态”:每天早晨,都提前一个小时到班,查房、开医嘱、处理病人、书写病历;每天下班后,要在病房巡视,对病人嘘寒问暖。
    金凯说,作为一名内分泌科医生,他固守着自己纯净的一方天地,学习,创新,奉献,“读经典,做临床”,不断提升自己的学术境界;“大医精诚,仁心仁术”,不断升华着自己的医者风范。为了更多人的健康,甘愿为这个伟大的事业奉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

 
2008-2012 YYWSB.COM All Right Reserved
医药卫生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