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版查看  第一版:要闻
PDF版查看  第二版:动 态
PDF版查看  第三版:声 音
PDF版查看  第四版:疾病防控
PDF版查看  第五版:乡医周刊
PDF版查看  第六版:乡村视角
PDF版查看  第七版:诊治参考
PDF版查看  第八版:乡医课堂
 
第七版:诊治参考
 上一版    下一版  
糖尿病患者为何要用降脂药
咳嗽缠绵不愈 应分清寒热
咽部不适不一定是慢性咽炎
土三七乱用会中毒
妙用乌梅治验二则
实用验方
1
11 1 2016年12月24日 星期六 目录导航 1
 上一期   下一期 
1
点击目录导航下的PDF版查看可查看PDF版
  妙用乌梅治验二则
 

□王金亮

    乌梅在临床上应用比较广泛,将其研为细末,既可止咳、涩肠、止泻,又有生津、止渴的功效。近年来,笔者用乌梅治疗胃炎、胆囊炎、糖尿病及过敏性疾病等,均有满意的疗效。
胃阴虚 肝气犯胃
    初诊:患者,女,42岁。3个月前,患者曾经感冒、发热,病后乏力,食欲不佳,西医诊断其为消化系统功能障碍,也曾经服用过中药,比如补中益气汤、六君子汤之类,效果不明显。刻下症状:面色暗淡,胃中时有灼热感,食欲不振,头昏乏力,大便量少不爽,小便短;舌质红,少苔,脉弦细无力。笔者辨证,其属于气阴两虚,胃阴不足,肝木承土,运化失常;治疗应以益气养胃、健脾助运、养血柔肝为主。方药:党参12克、生黄芪15克、乌梅10克、生麦芽12克、枸杞子12克、鸡内金12克、石斛9克、黄连5克、神曲9克。用水煎服,共5剂药,每天1剂。
    二诊:患者服药后,精神有所好转,饮食增加,饭后胃中无灼热感,药已见效。笔者在此方中加入麦冬12克、白豆蔻6克,让患者再服用5剂药,诸症皆消失。
    按:本案例立方用药,妙在方内加入乌梅。乌梅味酸性平,入肝、脾、肺、大肠经,有收敛、生津、止渴、止痛之功效。近年来,笔者常用乌梅配合益气和胃、养阴生津、理气止痛药治疗消化系统功能障碍,取得了很好的疗效。历代医家对乌梅之功效评价甚高,清代的叶天士善于用乌梅治疗胃阴虚、肝郁脾虚之病。他认为:“凡醒胃、养胃及治胃病,必先制肝。”“乌梅味酸,且禀木气最全,花于冬而实于夏,得少阳生气而成”。由此可见,在“制肝、柔肝、养胃生津”方面,乌梅可称为良药。本案例患病已久,属于消化系统功能障碍,方药中虽然用党参、生黄芪等,更妙在通过乌梅的味酸,来酸甘化阴,共济养胃、调和中焦、柔肝助运,故疗效甚佳。
肝胆湿热
    初诊:患者,女,54岁。患者自诉:患慢性胆囊炎3年,近几天,该病时常发作,治疗以疏肝、理气为主,疗效甚微,未能彻底治愈。患者时常感到右上腹部隐隐钝痛,口干喜饮,大便数日一解,小便黄。笔者观其舌红,苔黄腻,脉弦而滑。笔者观其脉象,实属湿热夹滞,壅结肝胆;治疗以清化湿热,利胆通腑。方药:茵陈20克、乌梅9克、生大黄9克(后下)、木香6克、佛手9克、鸡内金10克、川楝子9克、元胡10克、山楂10克、甘草5克。用水煎服,共3剂,每天1剂。
    二诊:患者服药后,病情有所好转,上腹部仍有疼痛感。笔者再三思索,在该方内酌情增加乌梅10克,水煎服,共5剂,每天1剂。患者服药后,腑气畅通,小便转清,右上腹部疼痛感已消失。笔者嘱咐患者继续按照上方服药,共10剂,疾病未再复发。
    按:现代医学研究证明,乌梅有收缩胆囊的作用,可促进胆汁分泌,故笔者在该患者二诊后的方药中,加入乌梅,则取其利胆、止痛之作用,所以疗效甚佳。
(作者供职于山西省平遥县中医院名中医工作室)

 
2008-2012 YYWSB.COM All Right Reserved
医药卫生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