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版查看  第一版:要 闻
PDF版查看  第二版:深 度
PDF版查看  第三版:临床荟萃
PDF版查看  第四版:专 版
PDF版查看  第五版:中医药周刊
PDF版查看  第六版:视 界
PDF版查看  第七版:临 证
PDF版查看  第八版:杏 林
 
第二版:深 度
 上一版    下一版  
当外科医生与手绘相遇
以赛促学 以赛促练 以赛促改
郑州举行基层卫生岗位练兵和技能竞赛
多让医务人员有获得感
巩义市第六届健康文化节开幕
1
11 1 2016年9月27日 星期二 目录导航 1
 上一期   下一期 
1
点击目录导航下的PDF版查看可查看PDF版
  当外科医生与手绘相遇
 

    前两天,记者看微信朋友圈时,被一张手绘图惊呆了。
    这是河南省人民医院介入科主任医师薛绛宇讲解病例时的一张手绘图(如下图)。记者仔细看这张手绘图,发现一点儿也不比专业插画师的作品逊色。
    薛绛宇,人送外号“薛神医”。据说,他曾做过50具尸体的脑部解剖,再加上多年的神经外科以及介入科工作经历,使他对人的脑部特别是脑血管的解剖结构烂熟于心,经他手获救的患者数不胜数。不过,除了医术精湛外,他还是一个充满艺术气息的“文艺青年”。

 

    这是一名患自发性脑出血的4岁小女孩的血管手绘图。这名小女孩脑出血后偏瘫,病因是脑静脉瘤以及深藏于脑部深处的畸形血管巢。经过介入治疗后这名小女孩完全康复,这让薛绛宇欣喜不已。
    记者到薛绛宇的微信朋友圈一看,里面都是这样形象生动却不失专业水准的手绘图(如上图)。由此可以看出,薛绛宇真是“左手柳叶刀,右手狼毫笔”,既能治病救人又能手绘“病灶插画图”。
    这是一名47岁右侧颈内动脉闭塞患者的血管手绘图(如下图),血管旁边甚至还打上了阴影,整个病灶十分清楚。

一位年轻医生的多年坚持

    9月27日上午,郑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普外科医生杨林通过手绘图与患者沟通。
韩鑫颖/摄

    简单几笔就能画出人体甲状腺结构简图,并将图纸放在自己脖子上比对着……郑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普外科年轻医生杨林与患者沟通时,爱用这样的方式。
    一位53岁的双侧甲状腺结节患者,患有高血压病、室性早搏等基础疾病,入院后进行CT检查后发现,患者气管偏移、受压。考虑到患者基础疾病多,病情复杂,对治疗方法、手术方式、手术风险和预后一无所知,若医患沟通不到位,手术很难顺利开展。为了让患者消除戒备、恐惧心理,杨林拿出自己的“绝活”,手绘甲状腺结构简图,让患者及其家属更直观、更清晰地了解自己的病情。
    首先,杨林结合患者的检查结果,在甲状腺结构简图上标注病灶的大小、位置,告诉患者及其家属病灶很大,对气管有一定的压迫,再加上患者有长期颈部不适等症状,手术指征非常明确,需要患者积极配合进行手术治疗。然后,杨林在甲状腺结构简图上画出需要手术切除的部分,并告诉患者及其家属可以在术中快速确定切除的肿块是否为良性,若肿块为良性,则手术结束;若肿块为恶性,则需要进行甲状腺癌根治术。
    术后,甲状腺功能减退,该怎么办?面对患者提出的问题,杨林耐心地说:“术后,您可能需要长期服用药物,目的就是治疗术后甲状腺功能减退、甲状腺素分泌不足,同时还可以预防甲状腺癌复发等。”
    之后,杨林又耐心地向患者及其家属解释了甲状腺的功能以及手术中、术后用药情况。听了这些话,患者及其家属表示,清楚地了解了自己的病情及治疗过程,愿意积极配合治疗。
    杨林说,医患沟通非常重要,患者及其家属都想详细地了解病情和手术治疗方案,这就需要医生创新医患沟通方法。自从走上工作岗位以来,他坚持每做一台手术,都用手绘图的方式与患者沟通,图文并茂地为患者讲解术前思路、术中发现和术后处理等,并将手绘图保存到患者的病历中。
    “杨大夫画的图非常直观,让我们了解了病情,更让我们安心了。”许多患者说。

一场医学与艺术的对话

    8月19日,在第三届河南省胸外科肺癌联盟年会举办期间,河南省肿瘤医院副院长李印和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胸外科主任支修益交流手术图谱绘制经验。

 

    其实,除了薛绛宇和杨林,还有很多医生一直在技术与艺术的融合之路上努力着。
    近日,在中国胸外科肺癌联盟肺癌大师班第五期暨第三届河南省胸外科肺癌联盟年会举办期间,两位手术图谱大师的演讲及作品展示,堪称一次医学与艺术之旅。
    河南省肿瘤医院副院长、胸外科主任李印表示,绘制手术图谱,实际上是外科传统技能的回归。
    据李印介绍,此次中国胸外科肺癌联盟肺癌大师班的培训主题为“肺癌精准治疗与手术图谱艺术”,其实是将人体艺术与外科艺术相结合,把老一代外科人擅长的传统技艺“唤醒”。“手绘图谱非常实用,是准确记录手术过程和技巧的非常重要的手段。对于特别忙碌的胸外科医生来说,手术图谱这样实用又有趣的表达,既可以调节工作压力,又有助于医生们提升技术。”李印说。
    即使在我们能随时拿出手机拍照的时代,手术图谱仍然有独特的魅力。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胸外科主任、中国胸外科肺癌联盟主席支修益表示,手术图谱,不仅能展示手术过程,还能揭示手术过程的关键技术。
    “有了电子病历后,就没有手术画图环节了。以往一个手术结束后,动脉、静脉、支气管、淋巴结怎么处理,都是通过手术图谱记录下来的,这些传统应该传承和发扬。”支修益说,“手术直播和手术视频属于基础教育项目,虽然现在摄影、摄像技术很先进,但只看照片可能也解读不出来太多信息,手术图谱作为外科的一大特色,我们看老一代胸外科前辈们留下的手术图谱,就可以把每个技术看得清清楚楚。”
    在支修益看来,手绘的解剖图可以很好地展现层次关系、组织关系、手术要点和特点。其中的一些关键环节,通过照片和文字很难表述清楚。因此,绘图技术是新一代胸外科医生亟待补上的课程。

两名医生的手绘秘籍

    那么,胸外科大师都有哪些手绘图谱的独门秘籍呢?
    我们先看看天津市肿瘤医院教授贾树明在《医学手术图解绘制与应用——黑白线条图绘制方法》中给我们展示的独门秘籍:精准的手术图谱,从笔、墨、纸的选择到解剖图的绘制步骤,每一步都很关键。绘制者在铅笔描图阶段就应做到心中有数,对于一些不是很平整的脏器要注意补笔,把握好层次感。同时,要注意3个关键点:一是定准重要部位;二是处理好透视关系;三是分清重点,呈现美观而清晰的画面。
    绘制血管和肌肉时,关键是注重质感的呈现,下笔一定要流畅迅速,同时合理地运用线条及阴影。简单几笔就能勾勒出栩栩如生的人体脏器的轮廓,没有数十年的功力绝对做不到。平时多用、多练,是掌握手术图谱绘制的关键。
    解放军总医院第一附属医院心胸外科医生郭楠楠在《绘画训练对手术技术的影响》中表示,多数人认为美术只是追求美并表达美的一种方式和手段,而这只是美术的表面作用。美术的渗透力相当强大,它可以影响到各个方面,当然包括手术。
    美术活动不仅可以培养外科医生敏锐的观察力、灵活的动手能力和初步的审美能力,还有助于培养其超强的立体感和空间想象力。
    学习素描可以帮助手术医生在术前阅读CT片时,在脑海中形成三维立体图像,从而明确病变位置、解剖关系,做到术前心中有数、准确判断,术中确保患者安全。
    素描是从整体到局部再到整体,这与外科医生做手术是相通的。手术只是治病的一种手段,光靠手术远远不够,必须结合病史、检查资料等进行整体判断,然后找出重点深入研究。
    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胸外科主任杨鲲鹏说:“只有人快乐了,才能把医学事业做得更好。临床医学跟艺术是息息相关的,是可以完美结合的。”

   8月19日,在第三届河南省胸外科肺癌联盟年会举办期间,天津市肿瘤医院教授贾树明现场传授手术图谱绘制技巧。

郭楠楠绘制的手术图谱

 
2008-2012 YYWSB.COM All Right Reserved
医药卫生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