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版查看  第一版:要 闻
PDF版查看  第二版:深 度
PDF版查看  第三版:临床荟萃
PDF版查看  第四版:天使之声
PDF版查看  第五版:中医药周刊
PDF版查看  第六版:视 界
PDF版查看  第七版:临 证
PDF版查看  第八版:杏 林
 
第八版:杏 林
 上一版  
茯苓
皇帝很辛苦 聊为写医书
中药“苏门”三才子
白 芨
毒箭与乌头
白露温差大 应给肾“打打气”
1
11 1 2016年9月6日 星期二 目录导航 1
 上一期   下一期 
1
点击目录导航下的PDF版查看可查看PDF版
  毒箭与乌头
 

□胡献国

    《三国演义》第二十九回写道:孙策面颊中箭,华佗的徒弟为其诊断疾病,并说:“箭头有药,毒已入骨。”第七十五回写道:关羽领兵攻打樊城,魏将曹仁在城楼上见关羽身上只披掩心甲,斜袒着绿袍,乃急招五百弓弩手,一齐放箭。关羽急勒马回时,右臂上已中一弩箭,被救归寨中,拔出臂箭。原来,箭头有毒药,毒已入骨,右臂青肿,不能活动。箭头上到底是什么毒药呢?幸有名医华佗因闻关羽中毒箭,特来医治。华佗看了关羽的右臂后说:“此乃弩箭所伤,其中有乌头之药,直透入骨,若不早治,此臂无用矣。”
    乌头为毛茛科多年生草本植物乌头的块根,生用有毒,入药前须炮制。其母根为乌头,能治疗风湿神经痛。侧根(子根)入药,叫附子,有回阳、逐冷、祛风湿的作用。乌头有川乌头、草乌头之分。中医认为,乌头性辛、热,味苦,入心、肝、脾经,具有温经止痛、祛风除湿之功效,本品能温经络,并擅长逐风邪、除寒湿,又具有麻醉、止痛作用,常用于治疗阴寒内盛所致的心腹剧痛以及风寒湿痹、肢体疼痛、关节冷痛、头痛等。《神农本草经》言其“除寒湿痹,咳逆上气,破积聚寒热”。《名医别录》言其“消膈上冷痰,食不下,心腹冷疾,脐间痛,肩胛痛不可俯仰,目中痛不可久视,又堕胎”。药理研究表明,乌头含有乌头碱,有剧毒,对各种神经末梢先兴奋后麻痹,为麻醉、止痛的有效成分,经过炮制及煎煮后,乌头碱被破坏,其毒性降低,但治疗作用并不减弱,加生姜、蜂蜜同用,既助乌头温中健脾之力,又可解毒、缓和药性等,从而更好地发挥治疗作用。
    附子,又名附片、熟附片、川附片等,为多年生草本植物乌头子根的加工品,依其加工的方法不同,分别将其分为黑附片、白附片、盐附片。附子入药,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因它附着于乌头(母根)而生长,故名附子。中医认为,附子性味辛、甘、大热,有毒,入心、肾、脾经,具有回阳救逆、温肾助阳、祛寒止痛之功效,本品味甘大热,能上助心阳以通脉,下补肾阳以益火,是一味温里回阳、散寒止痛要药。《珍珠囊》言其“温暖脾胃,除脾湿肾寒,补下焦之阳虚”。临床研究发现,附子上通心阳以通脉、中温脾阳以健运、下补肾阳以益火。一般情况下,应用乌头,以脉微细无力或沉迟,舌苔薄白而舌质淡胖,口不渴,肢冷畏寒,大便稀溏者最为适宜。
    研究发现,乌头碱为生物碱,经过加水煎煮,分解成毒性低的乌头次碱与乌头原碱。煎的时间越长,毒性越低。乌头碱可使皮肤黏膜神经末梢麻痹,丧失知觉,故古人常用其来浸渍箭头,打猎护身。目前,常用乌头制品作为表皮黏膜麻醉剂,用于眼、气管、食管、鼻腔、口腔等部位的手术。乌头碱的治疗剂量一般为0.1毫克,过量后就会中毒。乌头类植物中毒的主要表现在神经系统和心血管系统,症状为口唇、舌、四肢和全身发麻,痛觉减弱至消失,有头晕、视物模糊、言语不清、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症状。严重的乌头碱中毒病人有呼吸减慢、心力衰竭、血压下降、嗜睡、抽搐、昏迷等。这些症状一般多为内服乌头所引起的全身中毒症状。中毒的症状比较轻微时,可能只表现为局部青肿,不能运动。
    一旦发现乌头碱中毒,可选用高锰酸钾溶液、鞣酸溶液或浓茶反复洗胃,肌肉注射阿托品和静脉注射高渗葡萄糖液等解毒。中药解毒:可以用生姜15克、甘草15克、金银花30克加水煎服,或者用绿豆60克、黄连6克、甘草15克煎水,加红糖内服。
    (作者供职于湖北省远安县中医院)

 
2008-2012 YYWSB.COM All Right Reserved
医药卫生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