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慧明
在临床工作中,笔者几乎每天都能遇到因胸闷、胸痛、咳嗽就诊的患者,其中不少人错把心脏病当成肺病治疗,或把肺病误判为心脏问题,耽误了最佳干预时机。事实上,心脏与肺脏共用胸腔,功能相互依存,肺部疾病也会加重心脏负担,二者引发的不适常高度重叠,正确的做法是既看到它们的重叠,又要抓住差异。 胸闷气短是较易混淆的信号,若胸闷常在活动后加重,比如爬一会儿楼梯就喘不过气,休息5分钟~10分钟后逐渐缓解,同时伴随胸口有“压迫感”,甚至牵连左肩、下颌隐隐作痛,大概率是心脏发出的预警,常见于冠心病、心力衰竭。这类患者多有高血压病、糖尿病、高脂血症等基础病,或长期吸烟、熬夜,本质是心脏供血不足,心肌缺氧引发不适。 而肺部问题导致的胸闷,常伴随呼吸深度和频率的改变,比如感觉“吸不上气”,必须用力深呼吸才舒服。同时,可能有咳嗽、咯痰,甚至出现嘴唇发紫,常见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哮喘或肺炎。比如哮喘患者的胸闷多在接触变应原后突然发作,伴随“喉间哮鸣音”;肺炎患者则可能发热,咯黄色脓痰,这是肺部炎症导致气体交换受阻的典型表现。 胸痛的细节差异,更是区分心肺问题的关键。心脏引发的胸痛多为压榨性、紧缩性疼痛,位置常在胸骨正中间或左侧,持续时间一般3分钟~5分钟;若超过20分钟且疼痛剧烈,可能是急性心肌梗死,需要立即拨打急救电话,这类胸痛常和情绪激动、劳累相关。 而肺部问题的胸痛多和呼吸、咳嗽相关,比如深呼吸时胸口刺痛,咳嗽时疼痛加剧,位置常不固定,可能在左侧也可能在右侧,常见于胸膜炎、气胸。气胸患者多是瘦高体型的年轻人,常在剧烈运动、咳嗽后出现胸痛,伴随呼吸困难,感觉“胸口像破了一个洞”;胸膜炎患者的胸痛则多为针刺样,随呼吸起伏明显,部分人还会伴随低热、盗汗等症状。另外,肺尖部的肿瘤可能压迫神经,引发肩部、背部疼痛,常被误判为肩周炎;若疼痛持续加重且伴随体重下降,患者需要及时做胸部CT检查。 咳嗽、咯痰不只是肺部问题,也可能是心脏发出的求救信号。门诊中很多患者认为咳嗽就该看呼吸科,却不知慢性心力衰竭也会引发长期咳嗽,尤其夜间平躺时加重,坐起来后逐渐缓解,咯出的痰多为白色泡沫痰,严重时可能带粉红色血丝。这是因为心脏功能下降后,肺部血液回流受阻,形成“肺淤血”,肺泡里渗出液体刺激呼吸道,引发咳嗽。 而肺部疾病的咳嗽、咯痰更具“特异性”: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多为长期慢性咳嗽,晨起咯痰明显,痰为白色黏液状,感冒后会加重,咯黄色脓痰;支气管扩张患者的痰则分层,上层为泡沫,中层为黏液,下层为脓液,且反复咯血;肺结核患者的咳嗽多伴随低热、乏力、咯血,痰中带血多为鲜红色。还有一种肺栓塞,部分患者不会出现典型的胸痛、咯血,仅表现为不明原因的咳嗽、呼吸困难,尤其长期卧床、手术后的人群,若突然出现这类症状,需要立即做肺动脉检查,避免延误治疗时机。 心脏病和肺病是相互牵连、共同影响的两类疾病,及早识别危险信号并及时就诊,是降低心肺疾病危害的关键,使更多人能够在日常生活中守护自己的心肺健康。 (作者供职于河南省胸科医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