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版查看  第一版:要闻
PDF版查看  第二版:综合新闻
PDF版查看  第三版:管理论坛·健康促进
PDF版查看  第四版:天使之声
PDF版查看  第五版:健康促进
PDF版查看  第六版:健康促进
PDF版查看  第七版:健康促进
PDF版查看  第八版:健康促进
 
第七版:健康促进
 上一版    下一版  
手术室护理团队“无声协作”机制探析
中医整体观念在重症护理中的应用
糖尿病足预防的核心要点与实施路径
颌面部脉管畸形术后康复管理
年度体检项目精准选择方法
阻生智齿的治疗方法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保守治疗
1
11 1 2025年9月20日 星期六 目录导航 1
 上一期   下一期 
1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保守治疗
 


□赖建辉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现代人常见病,多由年龄增长、长期不良姿势诱发,常伴有腰部持续性疼痛。该病不用首选手术治疗,保守治疗中的腰椎牵引应用广泛且疗效显著。下面,笔者将介绍其原理、方法、适应证及注意事项。
基本认知
腰椎间盘位于相邻腰椎间,外层为纤维环、内层为髓核,主要功能是缓冲脊柱冲击、维持稳定性。当腰椎受过度压力或长期负荷时,纤维环容易破裂,髓核突出压迫周围神经,引发腰部持续痛、下肢放射痛及麻木,严重时影响行走、坐立。
基本原理
腰椎牵引是一种非侵入性治疗方法,利用机械装置或手动方式对腰椎施力,适度扩展椎间隙,减轻神经根压迫以缓解疼痛,同时促进局部血液循环与组织修复。腰椎牵引的核心作用为:一是减压,减轻椎间盘突出压力,缓解神经压迫痛;二是促循环,扩大椎间隙,改善局部血液供应,助力损伤修复。在治过程疗中,牵引力传递至腰部,拉开椎间盘间隙、释放压力,逐步恢复脊柱排列,进而缓解疼痛、减轻炎症、促进愈合。
治疗方法
腰椎牵引分两类:机械牵引,用牵引床施加连续或间歇牵引力,可以根据需要调节力度大小,应用范围较广;手动牵引,由专业人员手法施力,适用于早期轻症患者,力度可以灵活调整。治疗步骤为:先评估,治疗前全面了解患者的病史、症状,判断是否适合牵引;而后,选适配设备,设定牵引力与时间;再安置患者并施加牵引力,全程关注反应;最后,治疗结束后,医务人员指导患者适当休息,避免剧烈运动。治疗时间与频率依病情、体质调整:初期每次15分钟~20分钟、每周两三次,可以逐步调整强度,一般三四周为一个周期。
适应证与禁忌证
适应证:轻度、中度腰椎间盘突出(髓核未过度压迫神经根)、早期退行性腰椎间盘病变(可以恢复椎间隙、减轻疼痛)、术后康复期(助力减轻术后痛、加速恢复)。
禁忌证:严重神经损伤(如突出导致下肢活动障碍或感觉丧失)、脊柱不稳定(伴脊柱骨折、滑脱等,牵引可能加重损伤)、急性疼痛期(腰部剧痛时牵引或加剧不适)、感染或肿瘤患者(不宜使用牵引)。
效果评估与常见问题
效果评估一般从多维度开展:用VAS疼痛评分表对比治疗前后疼痛变化,测试日常活动能力恢复情况,必要时结合X线、CT或MRI检查结果,观察椎间盘与椎间隙变化,治疗中需要多次评估以调整治疗方案。常见问题有两点:一是治疗是否会痛?一般无剧烈疼痛,初期可能有轻微不适症状,随治疗逐渐缓解,若有剧痛时需要及时与医务人员沟通;二是多久见效?多数患者进行3次~5次治疗后疼痛明显减轻,慢性病者需要更长时间。
注意事项
自我管理:保持正确的坐立、走路姿势,避免久坐久站、弯腰扭腰;健康饮食控体重,多摄入钙与维生素D来保护骨骼。
定期检查:按医嘱检查,若疗效不佳或出现新症状,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生活习惯:适度运动增强腰肌力量,避免长时间保持同一姿势及剧烈运动。
腰椎牵引作为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保守疗法效果显著,需要结合个人病情施治。日常自我管理与良好的习惯对恢复同样重要,多方面配合可以帮助患者恢复正常生活,提升生活质量。
 (作者供职于广东省揭阳市中医院)

 
2008-2012 YYWSB.COM All Right Reserved
医药卫生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