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金栋
许多人曾受智齿困扰,智齿作为人类进化中逐渐退化的第三磨牙,常因颌骨空间不足呈阻生状态。阻生智齿萌出受阻时,牙龈覆盖形成盲袋,易滞留食物残渣引发细菌感染,导致智齿冠周炎。这类常见口腔问题是否必须拔牙?下面,笔者从医学角度解析阻生智齿的科学应对策略。 阻生智齿萌生异常,容易与牙龈间形成狭窄的间隙,成为细菌滋生的温床。当人体免疫力下降或口腔卫生维护不足时,厌氧菌大量繁殖可以引发急性炎症,患者会出现牙龈红肿、疼痛、吞咽困难,严重时导致张口受限、颌面部肿胀,甚至全身感染。此外,反复发作智齿冠周炎的患者中,多存在近中阻生智齿或水平阻生智齿,这类智齿长期压迫邻牙,可能引发邻牙龋坏、牙根吸收,甚至导致第二磨牙松动脱落。阻生智齿周围还可能形成牙源性囊肿或肿瘤,破坏颌骨结构,威胁口腔健康。 若为单纯性智齿冠周炎,且未引发邻牙病变,患者可以选择保守治疗。局部处理方面,需用3%过氧化氢溶液与生理盐水交替冲洗冠周盲袋,清除坏死组织及细菌,再配合含0.12%氯己定的漱口水每天漱口4次,降低菌斑指数。药物治疗可以选择口服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联合甲硝唑抑制厌氧菌;若疼痛剧烈,可以服用布洛芬缓释胶囊缓解症状。此外,急性期患者可以通过冰敷减轻肿胀,慢性期患者可以采取热敷方法促进血液循环,需要注意的是,保守治疗仅适用于炎症局限、无全身症状的患者,且需要严格遵医嘱完成疗程。 出现以下情况时,拔除智齿是唯一解决方案:一是反复感染,即每年智齿冠周炎发作超过2次,或经保守治疗仍反复发作;二是邻牙损害,X线检查结果显示智齿与邻牙接触面龋坏,或已经引发邻牙牙髓炎;三是正畸需求,阻生智齿导致前牙拥挤,需要拔牙创造正畸空间;四是囊肿形成,影像学检查发现智齿周围存在含牙囊肿或角化囊肿;五是无对颌牙,上颌或下颌智齿缺失对颌牙,导致智齿过度萌出损伤牙龈。现代口腔外科采用微创拔牙技术,利用超声骨刀去骨、涡轮机分冠等手段,可使传统拔牙创伤减少60%。如果阻生智齿接近下牙槽神经,术前拍摄CBCT(锥形束计算机断层扫描)能精准评估神经位置,降低术后下嘴唇麻木风险。 科学决策阻生智齿是否拔除,需要遵循三大原则:一是个体化评估,通过口腔全景片、CBCT三维成像,精准判断智齿位置、牙根形态及与邻牙关系;二是功能优先,若智齿萌出位置端正、咬合关系良好且无炎症史,可以保留观察;三是风险控制,妊娠期女性建议孕前处理阻生智齿,糖尿病患者拔牙前需要将血糖控制在8.9毫摩尔/升以下。 总之,口腔健康与全身系统相关。阻生智齿是否拔除,需要具体分析、针对性处理。只有这样才能帮助人们远离智齿困扰。 (作者供职于山东省潍坊市昌乐齐城中医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