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燕
颌面部脉管畸形是一种常见的先天性脉管发育异常性疾病,常累及颜面、口腔等功能与外观关键区域,不仅影响容貌,还可能引起吞咽、咀嚼、语言等功能障碍。手术是改善病变组织形态与功能的主要方式,而术后康复训练作为治疗的重要延续,直接影响功能康复效果与患者的生活质量,要系统、规范地进行康复。 患者手术后一两周为切口愈合关键期。该阶段应以保护切口、预防感染为主。饮食应温凉、清淡、细软,以流质或半流质食物为主,如米汤、稀粥、藕粉等,避免食用辛辣、过热或过硬的食物,小口慢咽以减少对切口的刺激。切口护理需要保持清洁干燥,定期更换敷料,观察有切口无红肿、渗液等感染迹象。口腔卫生尤其重要,应使用软毛牙刷轻柔清洁,餐后及睡前用医用漱口水含漱3分钟~5分钟,每天不少于5次。患者可以进行简单口腔肌肉激活训练,如鼓腮(保持5秒~10秒,重复10次~15次)和抿嘴(保持3秒~5秒,重复15次~20次),每天三四组,以预防肌肉萎缩。 患者手术后三四周可以逐步增加训练强度,重点提升口腔肌肉力量与协调性。患者可以进行吹气球训练,缓慢吹气并保持3秒~5秒,重复10次~15次,每天三四组,舌部运动包括舌尖抵上腭和左右顶脸颊,每个动作保持3秒~5秒,重复15次~20次,每天三四组。同时,可以对面部手术区域周围皮肤进行轻柔按摩,每次5分钟~10分钟,每天两三次,以促进血液循环、缓解水肿。 患者手术后5周~8周是功能康复关键阶段,应重点进行面部表情与咀嚼训练。表情训练包括微笑、皱眉、闭眼、嘟嘴等动作,每个动作保持5秒~10秒,重复10次~15次,每天三四组,建议患者对照镜子调整对称性。咀嚼训练应从软质食物如蒸蛋、烂面条开始,逐步过渡至半固体食物,注意双侧交替咀嚼,每口食物咀嚼15次~20次,避免单侧肌肉不对称。 患者手术后8周进入长期巩固期,坚持训练以防功能下降。患者可以延长动作保持时间、增加重复次数,并融入日常生活如说话、进食等场景中。定期复查至关重要,医生将根据具体康复情况调整方案,并评估潜在风险。 总之,颌面部脉管畸形手术后的康复是一个循序渐进、长期坚持的过程。患者应严格遵循医嘱,保持信心与耐心。如训练中出现切口剧痛、持续肿胀或肌肉不适,应及时就医,以确保康复有效、安全,最终实现功能与外观的康复。 (作者供职于河南省人民医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