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版查看  第一版:要闻
PDF版查看  第二版:综合新闻
PDF版查看  第三版:管理论坛·健康促进
PDF版查看  第四版:天使之声
PDF版查看  第五版:健康促进
PDF版查看  第六版:健康促进
PDF版查看  第七版:健康促进
PDF版查看  第八版:健康促进
 
第七版:健康促进
 上一版    下一版  
手术室护理团队“无声协作”机制探析
中医整体观念在重症护理中的应用
糖尿病足预防的核心要点与实施路径
颌面部脉管畸形术后康复管理
年度体检项目精准选择方法
阻生智齿的治疗方法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保守治疗
1
11 1 2025年9月20日 星期六 目录导航 1
 上一期   下一期 
1
  糖尿病足预防的核心要点与实施路径
 


□郑如兰

糖尿病足作为糖尿病的严重并发症,具有进展缓慢、感染性强的特点,其病死率与致残率居高不下。临床数据显示,40%~80%的糖尿病足患者会出现溃疡并伴随感染,反复感染可导致病情持续恶化,甚至面临截肢风险;糖尿病患者终身发生足部溃疡的概率高达25%,其中14%~24%的患者最终需要接受截肢手术,全球范围内每20秒即有1人因糖尿病足被迫截肢。鉴于该病治疗费用高昂且预后不佳,足部预防工作的重要性远超治疗,需要引起患者及家属的高度重视,尤其合并外周血管病变、神经病变的高危人群,更需要进行个体化预防。
西医自我护理是预防糖尿病足的基础手段,具体措施需要兼顾普遍性与特殊性。比如,每天用温水清洗双脚时,合并外周神经病变、足部感觉功能减退的患者需要用手肘试水温(避免因感觉迟钝致烫伤),水温严格控制在37摄氏度~40摄氏度,可以借助水温计精准调节,清洗后用柔软的毛巾细致擦干趾缝,杜绝潮湿残留;适度修剪趾甲,避免过短划伤或过长受损,视力不佳者、行动不便的老年患者建议由医护人员操作,家属协助时需要格外注意力度,防止意外损伤;选用无刺激性润肤霜涂抹足部(尤其足跟与脚底),但是趾缝需要避开,避免汗液堆积引发感染;每天检查足部是否存在红肿、水疱、溃疡等异常,借助镜子观察脚底区域,不能因视力受限而忽视检查;禁止自行处理硬茧(如鸡眼),防止皮肤破损引发感染;室内外均需要避免赤脚行走,鞋子优先选圆头、有足弓支撑的款式,袜子选纯棉无接缝类型,降低对足部皮肤的摩擦与压迫;冬季保暖时禁用热水袋、电热毯直接接触足部,预防烫伤。
中医在糖尿病足预防中展现出独特优势,采用外治手段调节脏腑功能、改善循环,且操作需要遵循规范:艾灸疗法选取三阴交穴、足三里穴、涌泉穴、神阙穴、关元穴、气海穴、中极穴等穴位,每周两三次,每次15分钟~20分钟,以局部皮肤温热无灼痛为宜,发挥补益气血、滋阴养肾、温通经络、扶正祛邪之效,促进血液循环、增强抵抗力,延缓并发症进展;耳穴埋豆法可以刺激皮质下穴、内分泌穴、交感穴、神门穴、脾穴、肾穴等耳穴,选用王不留行籽,贴敷后每天按压3次~5次,每次一两分钟,通过神经反射调节内脏功能,恢复机体平衡;中药穴位贴敷于脾俞穴、肾俞穴、足三里穴、三阴交穴、涌泉穴、中脘穴、中极穴、关元穴、血海穴等穴位,贴敷时间8小时~12小时,避开皮肤破损处,使药物经体表渗透,作用于相关脏腑;穴位按摩选取涌泉穴、足三里穴、三阴交穴、阳陵泉穴等,每天1次,每次3分钟~5分钟,力度以酸胀感为宜,达到疏通经络、平衡脏腑、促进循环、增强抵抗力的目的。
中西医协同预防模式可以实现优势互补,且需要结合定期监测:西医自我护理聚焦足部局部防护,通过日常细节阻断感染与损伤风险;中医外治则从整体调节入手,通过经络穴位干预改善全身代谢与循环状态。建议糖尿病患者每3个月~6个月到医院进行足部神经、血管功能评估,结合中西医检查结果调整预防方案,二者结合既能降低即时损伤风险,又能从根本上改善糖尿病患者的体质,为糖尿病足预防提供全方位、动态化保障。
 (作者供职于广东省中医院二沙岛医院内分泌科)

 
2008-2012 YYWSB.COM All Right Reserved
医药卫生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