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青少年脊柱侧弯的误区与应对 |
|
□谭俊
青少年脊柱侧弯,正被许多家长的错误认知耽误最佳干预时机。中医骨伤科从“筋骨平衡”理论出发,帮助家长掌握科学的应对方法。 误区一:不良姿势是发病原因 “写作业总是歪着身子,不长歪才怪!”这是不少家长常挂在嘴边的话。但是,中医骨伤科认为,脊柱侧弯并非单纯的“姿势病”。比如,一棵树苗长歪了,可能是根系不稳(先天性发育)、土壤失衡(肌力不均)或风力持久(慢性劳损)共同作用的结果。临床数据显示,仅有少部分的脊柱侧弯与姿势相关,更多源于青少年生长发育期的“筋骨生长不同步”。骨骼快速拉长时,周围肌肉、韧带的力量跟不上,就像拔河时两边力气失衡,脊柱自然会向一侧倾斜。 现代医学研究证实,特发性脊柱侧弯(占青少年患者80%)与遗传、激素水平、神经肌肉功能密切相关。中医认为,肝肾亏虚,会导致筋骨失养;脾胃虚弱,使气血生化不足,导致肌肉无力维系脊柱稳定。家长若一味指责孩子“坐姿不正确”,不仅会加重孩子的心理负担,还会错过寻找真正病因的机会。 误区二:矫正器越紧越有效 市场上销售的所谓“一夜变直”的矫正带、矫正器,让不少家长趋之若鹜,甚至有的家长为追求效果,故意调紧器械,让孩子“挺直”。 中医强调,强行矫正可能引发脊柱代偿性侧弯加重,就像给弓弦过度施压会导致其崩断。每位患者侧弯的角度、方向、部位不同,不是所有患者均需要佩戴矫正器。对于侧弯度数较大的患者,应前往正规医疗卫生机构量身定做矫正器,避免直接购买通用型矫正器。 中医更注重“松筋正骨”,利用推拿手法放松痉挛的肌肉,如按揉夹脊穴、膀胱经来疏通经络,再用轻柔的旋转复位法调整椎体位置等。医院曾选取45例特发性脊柱侧弯青少年患者在运用Schroth(施罗斯)疗法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调脊推拿术,减轻了脊柱侧弯程度,促进肺功能、运动耐力提升,效果显著。这说明恢复筋骨的动态平衡,比强行固定更重要。 误区三:没症状就不用管 有些家长看到孩子能跑能跳,就觉得脊柱侧弯“不碍事”。中医认为,“骨为干,筋为纲”,脊柱侧弯就像房屋的梁柱倾斜,初期可能只是墙面开裂(体态异常),久而久之会导致地基沉降(内脏受压)。临床发现,脊柱侧弯的角度超过30度的青少年,约68%存在呼吸功能下降,这是因为脊柱侧弯压迫了肺叶空间。 更隐蔽的是对青少年生长发育的影响。脊柱两侧的肌肉张力失衡,会阻碍气血流通,导致青少年生长发育迟缓。研究结果表明,脊柱侧弯青少年患者治疗后,身高有所提升。因此,虽然没有疼痛症状,但是发现肩膀不等高、腰部不对称等体征,家长就应及时带孩子到医院就诊。 科学应对:中医“三阶疗法”,守护脊柱健康 第一阶段:辨证评估 中医辨证结合影像学检查,区分侧弯类型:若是肝肾不足型(常见于青春期女孩),表现为面色苍白、腰膝酸软,应滋补肝肾;若是脾胃虚弱型,表现为肌肉乏力、食欲不振、形体消瘦,应健脾益气、濡养筋肉;同时,测量Cobb角(脊柱侧弯角度的测量指标),评估侧弯程度:<20度者,可以保守治疗;20度~40度者,需要综合干预。 第二阶段:多维调理 手法治疗:每周2次~3次推拿,重点松解竖脊肌、腰方肌,配合正骨手法调整关节紊乱。 功法锻炼:推荐“脊柱调衡功”,如猫式伸展(改善柔韧性)、靠墙站桩(增强核心肌群),每天15分钟。 中药辅助治疗:肝肾不足者,可以选用独活寄生汤,以补益肝肾、强筋壮骨;脾胃虚弱者,可以选用六君子汤,以健脾益气。 第三阶段:长期养护 中医强调,“三分治,七分养”。患者避免单侧负重(如单肩背书包等),书桌高度以肘部自然弯曲为宜;可以增加黑芝麻、核桃、牛肉、山药等具有健脾补肾、强筋壮骨功效食物的摄入量,少吃生冷食物,以免损伤脾胃;每3个月复查一次,调整治疗方案。 预防很重要:抓住关键期 青少年脊柱侧弯的“黄金干预期”为10岁~14岁。这并非随意划定的区间,而是基于骨骼生长规律的科学判断。此阶段的孩子正处于青春期快速生长发育阶段,脊柱两侧的骨骼生长板(又称骨骺线)尚未完全闭合,具备较强的形态调整空间。此时若发现轻度侧弯,通过科学干预,骨骼能在生长过程中逐渐向正常形态靠拢;一旦错过这个阶段,骨骼闭合后硬度增加,可塑性会大幅下降。家长可以每个季度在家为孩子做一次筛查:让孩子脱掉上衣,弯腰90度,观察孩子的背部是否有一侧隆起;若发现异常,及时带孩子到中医骨伤科就诊。 青少年脊柱健康,需要家长的悉心呵护。部分家长认为,“只要孩子坐得直、站得直,脊柱就不会出问题”。其实,脊柱侧弯的病因复杂,除了不良姿势,还与遗传因素、核心肌群力量薄弱、长期单侧负重(如单肩背重物)、久坐缺乏运动等多种因素相关。 部分家长发现孩子有轻微脊柱侧弯,便盲目购买市面上的矫正器,未经医生指导使用器械,可能因受力不当压迫脊柱,反而破坏脊柱周围肌肉的平衡,加重侧弯程度。正确做法:在医生评估后,根据孩子脊柱侧弯的度数(通常脊柱轻度侧弯可以通过康复训练改善,中度侧弯需要在医生指导下定制矫正器),制定合理的干预方案,运用中医“整体调理、筋骨并重”的智慧,让孩子的脊柱如松柏般挺拔,健康成长。 (作者供职于广东省人民医院南海医院)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