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版查看  第一版:要闻
PDF版查看  第二版:综合新闻
PDF版查看  第三版:临床荟萃
PDF版查看  第四版:天使之声
PDF版查看  第五版:中医要闻
PDF版查看  第六版:视界
PDF版查看  第七版:临证
PDF版查看  第八版:杏林
 
第四版:天使之声
 上一版    下一版  
乳腺癌切除术后患者的护理要点
病房里的双重温度
我在心病科学会的“细功夫”
一种新型口腔管
1
11 1 2025年9月18日 星期四 目录导航 1
 上一期   下一期 
1
  乳腺癌切除术后患者的护理要点
 


□王 岩  周 圆

   据相关数据显示,全球女性乳腺癌新发病例数占所有癌症的11.5%,是女性发病率最高的癌症。乳腺癌是女性常见的恶性肿瘤,起源于乳腺上皮细胞的异常增殖。其高发因素包括遗传因素和雌二醇暴露,如早初潮、晚绝经、不孕以及儿童期胸部受放射线照射等。一级亲属(如父母、子女以及兄弟姐妹)中有乳腺癌病史者,发病风险是普通人群的2倍~3倍。乳腺癌的发病年龄从20岁起逐年增加,45岁~50岁达到高峰。
    早期乳腺癌症状通常不明显,可能表现为乳房肿块、乳头溢液、腋窝淋巴结肿大等。部分患者可能出现食欲不振、消瘦、乏力等全身症状。晚期乳腺癌可能因癌细胞远处转移,导致全身多器官病变,直接威胁生命。
    乳腺癌的治疗方法包括手术、化疗、放疗和靶向治疗等。手术是关键手段,能有效切除癌变组织,提高生存率。然而,术后患者面临女性特征缺失、负面情绪、并发症和预后不确定性等挑战,严重影响生活质量。因此,术后采取个性化护理措施对促进康复和改善生活质量至关重要。

病例分析

   一位66岁的女性患者在体检时发现左侧乳房肿块,此前左侧乳房偶尔有疼痛,双侧乳头无溢血或溢液,未曾接受治疗。为了寻求进一步诊治,患者来到我院就诊。随后,我院门诊以“左侧乳房肿块”将患者收治入院。彩色超声检查显示:左侧乳房实性肿块(BI-RADS 5类)(BI-RADS为美国放射学会制定的一套标准化评估系统,用于统一描述乳腺影像检查结果);左侧乳房实性结节(BI-RADS 3类)。乳腺MRI(磁共振成像)平扫+增强检查提示:左侧乳房肿块,BI-RADS 4C类。患者入院后完善相关辅助检查,其他无明显异常。科室医生讨论并与患者及其家属沟通病情后,决定以“左侧乳房肿块,恶性待排”为手术指征,次日在全麻下为患者实施“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术中取样送检,病理报告显示为乳腺癌。术中分别在腋下和胸壁放置硅胶引流管,切口用弹力绷带加压包扎。术后,患者安全返回病房,接受一级护理,心电监测,吸氧,留置导尿管。医护人员持续给予止血、镇痛、护胃、抗感染、补液等对症治疗。在医护人员的精心治疗和护理下,患者术后18天拔除腋下及胸壁引流管,术后19天治愈出院。

护理措施

   伤口护理
    保持伤口清洁干燥,避免沾水和感染,按时更换敷料,注意观察伤口是否有红肿、渗液等异常情况。告知患者绷带包扎的目的和重要性,指导患者不要自行解开或放松绷带。避免剧烈运动和提拉重物,以防伤口出血。如果出现伤口疼痛、肿胀或发热等不适症状,应及时告知医生。   引流管护理
    乳腺切除术后通常会放置引流管,以排出伤口内的积液和血液。要妥善固定引流管,避免引流管扭曲、受压或脱落。告知患者管道维护的方法,如翻身或下床时注意不要牵拉管道。密切观察引流液的颜色、量和性质,并做好记录。若引流液颜色突然变红或增多,应及时告知医生。做好管道标记,正确固定管道,防止脱落,每日更换引流装置,并注意无菌操作。   疼痛管理
    术后出现疼痛是患者常见的症状,正确评估患者疼痛的部位、性质、程度、相关因素等。可以遵医嘱使用止痛药,注意药物的剂量和使用时间,确保药物的效果和安全性。采用冷敷或热敷的方法可以减轻疼痛和肿胀,冷敷有助于收缩血管,减少炎症;热敷则能促进血液循环,放松肌肉。保持舒适的体位,避免压迫或牵拉伤口,选择合适的枕头和床垫,以支撑身体并减轻压力点的不适。在护理过程中,要保持动作轻柔,减少移动疼痛部位。另外,可以通过看电视、听音乐、阅读等方式转移患者的注意力,从而缓解疼痛,帮助患者放松心情,提高舒适度。   心理护理
    乳腺切除术后,患者可能会因失去女性特征而产生一定的心理压力,多数患者会出现情绪低落、烦躁、自卑等症状,甚至缺乏治疗信心。建议患者与家人和朋友保持良好的沟通,分享自己的感受和情绪。护理人员应主动与患者沟通,赢得患者的信任,并采用患者最容易接受的方式,如勤巡视、多交谈,介绍治疗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同时,鼓励患者参加支持小组或与同类型病友多交流,获取支持和鼓励。必要时,寻求专业心理咨询师的帮助,进行心理疏导和治疗。   功能锻炼
    术后早期上肢功能锻炼有助于预防上肢水肿和关节僵硬。指导患者进行功能锻炼的自我管理,每天练习1次~3次,每次20分钟~30分钟。锻炼要循序渐进,避免过度疲劳。术后24小时内开始握拳运动:患肢内收,患侧手掌向上,五指分开,握拳;术后2日~3日进行绕腕运动:患肢内收,健侧手托住患侧肘关节,握拳,正反转动手腕;术后4日~7日进行搭肩运动:患肢内收,健侧手托住患侧肘关节,患侧肘关节屈曲搭向肩膀,鼓励患者用患侧手洗脸、刷牙、进食等;术后1周,待皮瓣基本愈合后,开始做上举运动:患肢内收,健侧手掌托起患侧肘部逐渐抬高直至与肩同平。肩部运动:肩部向上、下提拉,左右旋转。摸耳运动:患肢内收,屈肘从耳垂开始,越过头顶触摸对侧耳部;爬墙运动:面对墙面站立,患侧手指沿墙壁向上伸,伸至一定高度时,停留3秒~5秒,再缓慢放下,直至患侧手指高举过头。出院后,继续练习爬墙运动,并逐渐以肩关节为中心,做旋转运动及适当的后伸和负重锻炼。   预防上肢淋巴水肿
    避免在患肢进行有创操作,如抽血、输液等。穿着宽松的衣物,选择合适的胸罩,以防影响淋巴回流。保持患侧皮肤清洁,避免蚊虫叮咬和皮肤感染,这些都可能诱发或加重水肿。避免高温环境,防止烫伤,患侧手臂不进行热敷,沐浴时水温不宜过高,避免桑拿和日晒。避免提拉重物,患侧肩部不要负重,避免重体力劳动和剧烈运动。尽早恢复手臂功能,乘飞机时佩戴弹力袖套。保持适当体重,戒烟戒酒。若出现手指、手背或胸壁轻微肿胀等症状,应立即就医。

护理体会

   通过全程个性化护理,我们发现患者常忽视乳房日常保健。生活中应定期体检,掌握乳房自检方法,感觉不适及时就医,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可显著降低乳腺癌风险。
    此外,心理康复与身体康复同样重要,需关注患者心理变化,动员家属和亲友关心患者,配偶和子女的支持至关重要。术后应告知患者早期功能锻炼的重要性,不当锻炼会延长恢复时间,增加患者及其家庭的负担。做好功能锻炼的健康教育,提高患者的积极性和依从性,有助于改善生活状况,提升自理能力。同时,定期随访出院患者,提供持续医学服务和康复指导,做好延续性护理,督促患者积极配合康复治疗,早日恢复正常生活。
    (作者供职于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乳腺外科一病区)

 

 
2008-2012 YYWSB.COM All Right Reserved
医药卫生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