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让中医药文化走进大众生活 |
|
□吕海香 中医药文化是中华民族数千年的智慧结晶,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底蕴与独特的医学理念。如今,随着人们对健康需求的不断提升,中医药文化正逐渐走进大众生活,成为守护健康的重要力量。 中医药的鲜明特点 中医药有着“简、便、验、廉”的突出特点。“简”即因时制宜,采用刮痧、拔罐、针灸等操作简便的疗法;“便”指因地制宜,善于利用身边的草根、树皮等天然材料;“验”体现为疗效显著,经过数千年实践积累的经方、验方,在应对多种疾病时效果确切;“廉”是因人制宜,在诊疗中注重节约人力物力,降低成本。此外,中医药倡导的“治未病”理念,在疾病预防和养生保健方面展现出独特优势,通过调理身体机能,从源头上减少疾病发生。 常见认知误区澄清 不少人认为中医是“慢郎中”——“只能治疗慢性病,无法应对急症”,这种观点有失偏颇。实际上,只要辨证准确,中医药在急症治疗中也能快速见效。还有人觉得,看中医需要找年老的中医医生。虽然年老的中医医生临床经验丰富、诊治思路开阔,但是由于患者较多,可能难以充分解答用药及日常调理问题;而年轻的医生思维活跃,善于结合现代医学知识,在辨病辨证结合治疗上也有独特优势。患者选择医生应结合自身需求,而非单纯以年龄论优劣。 中医药的适用范围 中医药在多个疾病领域展现出疗效显著的优势,如功能性疾病、疼痛性疾病、情志性疾病,以及妇科、儿科疾病等。在这些病证的治疗中,中医药通过整体调节、辨证施治的方法,帮助患者恢复身体阴阳平衡。 用药选择与煎煮要点 传统中药饮片与现代中药配方颗粒剂,各有特点。配方颗粒保留了中药饮片的功效,且剂量准确、服用方便,适合工作繁忙或经常出差的人群;中药饮片在合煎过程中,会发生物理化学反应,能起到增效降毒的作用,更适合有时间煎煮且掌握煎煮方法的人群。 传统中药饮片煎煮有诸多讲究,煎煮前要充分浸泡,促进有效成分溶出;器具应选砂锅、不锈钢锅等化学性质稳定的材质,避免使用铁锅、铝锅等可能与药物发生反应的器具;部分中药饮片,需要遵循先煎、后下、包煎等特殊用法;一剂药通常可以煎三次,最少两次,未煎的中药饮片需要在干燥通风处保存,煎好的汤剂应冷藏并及时服用。 服药时间与禁忌 患者服药时间,需要根据药物的特性进行调整。多数药物宜饭前服用,有利于消化吸收;对胃肠道有刺激性的药物,如清热解毒类药物,宜饭后服用;消食药,适合饭后立即服用。无论饭前还是饭后,服药与进食需要间隔1小时。 服药期间的禁忌也不容忽视。脾胃虚弱者,需要忌油炸、生冷、坚硬食物;肝阳上亢者,需要远离辛辣等刺激性食物;热性病患者,需要忌辛辣、油腻等食物;寒性病患者,需要忌食生冷食物;疮疡、皮肤病患者,应远离腥膻食物。中药与西药一般无明确禁忌,但是患者应分时段服用,以避免影响吸收。 中医药的智慧在于顺应自然、调和阴阳平衡,了解这些基本常识,能让我们更科学地运用中医药守护健康,让中医药文化在现代生活中焕发新的活力。 (作者供职于山东省日照市东港区西湖镇卫生院)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