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版查看  第一版:要闻
PDF版查看  第二版:综合新闻
PDF版查看  第三版:管理论坛
PDF版查看  第四版:天使之声
PDF版查看  第五版:健康促进
PDF版查看  第六版:妇幼健康
PDF版查看  第七版:健康促进
PDF版查看  第八版:健康促进
 
第四版:天使之声
 上一版    下一版  
洛阳市中心医院创新阶梯式随访机制
沉默不语的小女孩儿
门脉性肝硬化患者的居家照护
一种新型温度计消毒装置
1
11 1 2025年8月23日 星期六 目录导航 1
 上一期   下一期 
1
  一种新型温度计消毒装置
 


□魏璐  文/图

这种新型温度计消毒装置,旨在解决传统温度计消毒方式的不足。本文从装置概述、结构、工作原理及核心优势等方面进行解读。
装置概述
新型温度计消毒装置,针对现有集中浸泡消毒法中“拿取不便、消毒液滴溅、消毒不彻底”等问题,设计了一种可拆分、易操作、兼具浸泡消毒与紫外线消毒功能的装置。通过机械结构控制消毒液的流动,配合二次消毒设计,实现温度计的高效、安全消毒,同时降低了医务人员的操作难度。
核心部件
新型温度计消毒装置主要由上筒体、下筒体、旋转装置、盖体四大部件组成,各部分功能设置合理。
上筒体
主体功能:放置待消毒的温度计,可容纳消毒液进行浸泡消毒。
关键结构:底部设有上挡板(与上筒体为一体或压接连接),挡板上有通孔,用于控制消毒液的流通。
内部设有滤网(活动或固定),用于分隔温度计与通孔,避免温度计掉入下筒体。
顶部螺接盖体,盖体内侧装有紫外线灯(与盖体上的开关、电池连接),用于消毒液浸泡后的二次消毒。
筒壁外侧有刻度,可观察消毒液容积。
下筒体
主体功能:储存消毒液,与上筒体配合实现“浸泡-排液”流程。
连接方式:通过旋转装置与上筒体连接,旋转装置与下筒体采用螺接(便于拆卸清洗)。
筒壁外侧同样有刻度,辅助观察消毒液量。
旋转装置
核心作用:通过旋转控制上、下筒体的连通/隔断,实现消毒液的流动控制。
结构细节:与上筒体活动嵌套,嵌套处设有环形橡胶密封垫(保证旋转时的密封性)。
顶部设有下挡板,与上筒体的上挡板配合,挡板上有对应通孔。
外侧设有通孔对应标识(如条形凸起),与上筒体的标识配合,指示通孔是否对齐。
上、下挡板之间设有橡胶垫,增强通孔处的密封性。
盖体
连接方式:与上筒体螺接,便于打开放入/取出温度计。
核心组件:内置紫外线灯,通过开关控制,实现紫外线消毒。
工作原理(消毒流程)
放置温度计 打开盖体,将待消毒的温度计放入上筒体的滤网上,盖紧盖体。
注入消毒液 启动旋转装置,使上、下挡板的通孔通过“标识对齐”连通,向下筒体注入消毒液,消毒液通过通孔流入上筒体,直至淹没温度计。
浸泡消毒 启动旋转装置,使通孔错开,隔断上、下筒体,温度计在封闭的上筒体内浸泡消毒。
排出消毒液 消毒完成后,再次启动旋转装置,使通孔对齐,上筒体内的消毒液通过通孔流回下筒体。
二次消毒 打开盖体上的紫外线灯开关,紫外线灯对上筒体内的温度计进行紫外线消毒,进一步杀灭残留的细菌。
取出温度计 关闭紫外线灯,打开盖体,直接从滤网上取出温度计。
清洗与重复使用 由于旋转装置与下筒体螺接,可拆解后清洗各部件,下筒体的消毒液可重复使用。
核心优势
操作便捷 无需手动逐个擦拭或伸手/用镊子取放,通过“旋转控制通孔”实现消毒液自动流动,拿取时温度计已无残留消毒液。
集中消毒 适合处理大批量温度计。
消毒更彻底 消毒液浸泡与紫外线照射双重消毒方式,提升消毒效果。密封结构减少消毒液挥发,保证消毒浓度。
结构灵活 可拆解设计,方便各部件清洗,避免残留污染。
消毒液可回流下筒体重复使用,节约成本。
安全性与实用性 多重密封设计,避免消毒液泄漏。体积小巧,PVC材质轻便,便于携带(适合临床移动使用)。
这种新型温度计消毒装置,通过巧妙的“旋转通孔控制”结构,解决了传统集中消毒中拿取不便、消毒液滴溅等问题;同时,结合紫外线二次消毒提升安全性,且具备可拆解、易清洗、重复利用等特点,适用于临床大批量温度计的高效消毒场景,具有较强的实用价值。
 (作者供职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结构示意图

1.上筒体
2.下筒体
3.旋转装置
4.环形橡胶密封垫
5.上挡板
6.下挡板
7.通孔
8.滤网
9.盖体
10.紫外灯
11.橡胶垫
12.开关
13.条形凸起

 
2008-2012 YYWSB.COM All Right Reserved
医药卫生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