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春辉
在肺癌治疗方面,手术、化疗、放疗等传统方法已为众多患者带来了生的希望。近年来,放射性粒子植入术逐渐受到关注,成为肺癌患者的新选择。什么是放射性粒子植入术?它又有哪些优势呢? 放射性粒子植入术是一种特殊的肿瘤治疗手段。它主要是将碘-125粒子精准地植入肿瘤组织内部。植入后的碘-125粒子会在肿瘤内持续释放低能量的γ射线。这些射线能够从内部破坏肿瘤细胞的DNA(脱氧核糖核酸)结构,抑制肿瘤细胞的增殖,直至肿瘤细胞凋亡,同时对周围正常组织的损伤相对较小。 放射性粒子植入术在治疗肺癌方面具有显著优势。首先,它是一种微创治疗手段。与传统手术相比,放射性粒子植入术无须开胸,只需在影像设备的引导下,通过穿刺针将放射性粒子精准地植入肿瘤内部。这种微创手术切口小,术后患者恢复快。其次,这种治疗具有持续性和精准性。放射性粒子能在肿瘤组织内持续释放γ射线,对肿瘤细胞进行长达数月的不间断照射,大大提高对肿瘤细胞的杀灭率。同时,在影像设备的精准引导下,这种治疗能确保放射性粒子被准确植入肿瘤靶区,有效避免对周围正常器官和组织的不必要照射,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此外,放射性粒子植入术还可以与其他治疗方法联合应用,发挥协同作用,进一步提高治疗效果。 不过,并非所有肺癌患者都能接受放射性粒子植入术。一般来说,对于因高龄、心肺功能差等原因无法耐受手术的早期肺癌患者,放射性粒子植入术可作为替代治疗方案。对于中晚期肺癌患者,放射性粒子植入术可用于控制肿瘤局部进展,缓解疼痛等症状,提高生活质量。对于肺癌术后复发或转移的患者,放射性粒子植入术对局部病灶有较好的控制作用。若患者的肿瘤体积过大、存在严重的出血倾向和重要脏器功能严重不全,或者肿瘤侵犯大血管、气管等重要结构,则不适合进行放射性粒子植入术。 在治疗的过程中,患者无须担心辐射问题。虽然放射性粒子会释放γ射线,但是其被植入人体后,辐射范围有限,且随着距离增加,辐射剂量会迅速衰减。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严格控制放射性粒子的植入数量和位置,并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确保患者及其周围人员的安全。治疗后,患者短期内要避免与孕妇、儿童长时间密切接触。 可以说,放射性粒子植入术为众多肺癌患者带来了新的希望。它以微创、精准、持续等优势,在肺癌治疗领域占有一席之地。在临床上,医生会根据患者的病情、身体状况等,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选择最适合患者的治疗方式。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放射性粒子植入术的应用范围将越来越广泛,有望造福更多的肿瘤患者。 (作者供职于山东省公共卫生临床中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