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版查看  第一版:要闻
PDF版查看  第二版:综合新闻
PDF版查看  第三版:管理论坛·健康促进
PDF版查看  第四版:天使之声
PDF版查看  第五版:健康促进
PDF版查看  第六版:妇幼健康
PDF版查看  第七版:健康促进
PDF版查看  第八版:健康促进
 
第五版:健康促进
 上一版    下一版  
多种药物同服的注意事项
了解冠状动脉超声检查
支气管炎久治不愈怎么办
护士在手术室感染控制中的作用
老年人做肠镜检查,如何护理
放射性粒子植入术治疗肺癌
微生物检验的重要性
1
11 1 2025年8月16日 星期六 目录导航 1
 上一期   下一期 
1
  了解冠状动脉超声检查
 


□叶云英

   心脏是人体的“发动机”,它的健康直接关系到全身的活力。说起心脏健康,就要说到冠状动脉超声检查。冠状动脉超声检查是一种无创的影像学诊断方法,通过探查心脏血管结构和血流情况来评估冠状动脉的功能。相较CT(计算机层析成像)扫描,这种检查结果更准确。
    冠状动脉超声检查:给心脏血管装上“高清摄像头”
    想象一下,如果血管是一条条高速公路,那么冠状动脉就是为“发动机”(心脏)供能的“专用通道”。如果这个通道出现拥堵,轻则影响“发动机”的运转效率,重则可能导致“系统崩溃”。冠状动脉超声检查就是一种能看清这些通道内部情况的技术。目前,冠状动脉超声检查主要有两种:常规超声心动图检查、血管内超声检查。
    常规超声心动图检查主要是通过胸壁上的探头,像“听诊器”一样,利用声波反射来观察心脏的结构和血流情况。这种检查方式无创、无痛,适合初步筛查。血管内超声检查主要是通过导管将微型探头送入血管内部,360度拍摄血管壁和斑块。它能看清血管内壁的每一处褶皱,甚至能分辨斑块是“软泥”还是“硬石”,堪称血管的“高清透视眼”。
    为什么需要做冠状动脉超声检查
    很多人可能会问,既然有普通的心脏检查,为什么要做这么复杂的冠状动脉超声检查呢?答案很简单,它能发现隐藏很深的问题。
    发现“隐形的杀手”
    传统的冠状动脉造影就像用路灯照亮一条路,只能看到路的大致轮廓。而冠状动脉超声检查尤其是血管内超声检查,更像是用显微镜观察路上的每一处,能发现血管内壁的早期斑块,甚至能判断斑块是否稳定,从而预测相关风险。
    支架手术中的“导航仪”
    如果血管需要放支架,冠状动脉超声检查能帮医生精准判断:
    1.血管的大小和病变长度,避免选错支架的尺寸。
    2.支架是否完全贴合血管壁,以减少术后风险。
    3.支架放置后的效果如何,是否需要进一步调整。
    提供更全面的信息
    当血管问题比较复杂时,比如多处狭窄、血管分叉处病变等通过普通检查可能难以判断。这时,冠状动脉超声检查能提供更全面的信息,帮助医生制定更安全的治疗方案。
    哪些人需要做冠状动脉超声检查
    如果你有以下情况,那么医生可能会建议你做冠状动脉超声检查:
    1.血管问题“藏得深”。比如,普通检查发现血管狭窄,但具体原因不清楚,或者怀疑有高风险斑块。
    2.需要做支架手术。无论是术前评估还是术后复查,冠状动脉超声检查都能提供关键数据。
    3.反复出现“报警信号”。比如,胸闷等症状反复出现,但普通检查未发现明显问题。
    4.血管“年久失修”。比如,有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等基础疾病,或者家族中有心血管病史的人群。
    这种检查安全吗
    在常规超声心动图检查中,患者只需躺在检查床上,医生会在其胸口涂上凝胶,用探头轻轻滑动即可,整个过程像做B超检查一样简单。如果做血管内超声检查,就需要通过患者手臂或腿部的血管插入一根细导管,将探头送入心脏血管。虽然血管内超声检查属于微创操作,但是医生会对患者进行局部麻醉,并全程监测,确保安全。检查后,患者要注意休息,避免剧烈活动,并遵医嘱服药。如果有轻微不适,通常会在短时间内恢复。
    冠状动脉超声检查的优点和缺点
    优点:1.精准度高,能看清血管内壁的每一处细节,比普通检查更可靠。2.指导性强,能提供关键数据,便于医生诊断和治疗。3.更具安全性,常规超声心动图检查完全无创,血管内超声检查后发生并发症的风险极低。
    缺点:1.费用较高。2.有较高的技术门槛,需要经验丰富的医生操作和解读结果。
    冠状动脉超声检查虽然能发现很多问题,但是预防永远比治疗更重要。我们该如何维护血管健康呢?在日常生活中,要饮食清淡,少油、少盐、少糖,多吃蔬菜水果和全谷物。要坚持运动,每周至少进行150分钟的中等强度运动。要控制“三高”,尤其是中老年人,要定期监测血压、血糖和血脂,发现问题及时干预。要戒掉烟酒,因为它们是血管的“腐蚀剂”。
    (作者供职于广东省中山陈星海中西医结合医院)

 
2008-2012 YYWSB.COM All Right Reserved
医药卫生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