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源
在现代医学中,CT(计算机层析成像)检查凭借其精准的成像能力,成为医生诊断疾病的重要手段。然而,CT检查属于电离辐射检查,若防护不当,可能对人体造成潜在影响。因此,我们有必要了解并掌握CT检查的防护要点。 检查前:主动沟通,科学评估 做好检查前的准备工作是防护的第一道防线。患者要主动向医生详细说明自己的情况,包括是否怀孕、近期是否接受过其他辐射检查、有无药物过敏史等。尤其是孕妇,若非紧急情况,应尽量避免进行CT检查,因为胎儿对辐射极为敏感,可能导致发育异常。若因病情需要必须进行CT检查,需提前告知医生,以便采取特殊防护措施。 家长应配合医生评估检查的必要性。由于儿童的组织器官尚未发育成熟,对辐射的敏感性高于成人,因此医生会根据具体情况调整辐射剂量或选择其他替代检查方式。此外,患者在检查前应去除金属物品,如项链、耳环、手表等。这些物品不仅会影响成像质量,还可能因辐射散射增加不必要的辐射暴露。 检查中:配合操作,减少暴露 进入检查室后,患者要严格遵循医生的指导,保持正确的体位不动。随意移动身体可能导致成像模糊,需要重新检查,从而增加辐射暴露时间。同时,医生会为患者佩戴相应的防护用品,如铅帽、铅围脖、铅围裙等。这些防护用品能有效阻挡辐射对非检查部位的伤害,患者切勿随意取下。 在检查的过程中,若感到不适或有任何疑问,应及时与医生沟通,但要避免突然移动身体。部分CT检查需要注射造影剂以增强成像效果,注射后若出现皮疹、恶心、呼吸困难等过敏反应,需立即告知医护人员,及时处理。 检查后:科学护理,关注健康 检查结束后,患者应及时将防护用品还给医护人员,以便后续消毒和重复使用。接受造影剂检查的患者要多喝水,促进造影剂排出,减少其在体内的停留时间。一般情况下,多喝水并不会对身体造成负担。 检查后,患者要注意休息,避免过度劳累。虽然单次CT检查的辐射剂量在安全范围内,但是短期内多次接受辐射检查可能会增加健康风险。因此,患者应妥善保管自己的检查报告和影像资料,以便后续就医时医生能准确评估辐射暴露总量。 常见误区:纠正认知,科学防护 在CT检查的防护方面,存在一些常见的认知误区,这需要纠正一下。部分患者认为CT检查辐射剂量很小,无须注意防护。这种认知是错误的。虽然单次CT检查的辐射剂量在安全范围内,但是辐射的危害具有累积性,多次暴露可能会增加患癌风险。 此外,民间流传的“辐射后吃某些食物可以解毒”的说法并无科学依据。均衡饮食、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才是促进身体恢复的正确方式。 CT检查是一把“双刃剑”,既为疾病诊断提供了有力支持,也存在一定的辐射风险。作为患者,了解并掌握上述防护要点,既能保证检查顺利进行,又能最大限度地减少辐射带来的潜在危害。在就医过程中,主动与医护人员沟通,积极配合各项操作,是保障健康的重要举措。 (作者供职于山东省淄博市第五人民医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