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版查看  第一版:要闻
PDF版查看  第二版:综合新闻
PDF版查看  第三版:管理论坛·健康促进
PDF版查看  第四版:天使之声
PDF版查看  第五版:健康促进
PDF版查看  第六版:综合新闻
PDF版查看  第七版:健康促进
PDF版查看  第八版:健康促进
 
第六版:综合新闻
 上一版    下一版  
医院供应室如何确保医疗器械安全无菌
糖尿病的中医视角:控糖与养生并重
麻醉前评估的重要性
重视肾脏健康 从现在开始
烟雾里的“隐形刀片”:每天吸烟,你的肺正在被“切割”
无痛胃肠镜检查的优势
1
11 1 2025年8月9日 星期六 目录导航 1
 上一期   下一期 
1
  麻醉前评估的重要性
 

□张阳

    在手术室大门外,几乎每一位即将接受手术的患者都会经历一场看似“繁琐”的对话。麻醉医生会接连不断地抛出一系列问题:“您是否患有高血压?”“平时服用哪些药物?”“对哪些药物过敏?”……这些问题常常令患者感到困惑:“我只是来做个小手术,医生为何要问这么多?”

    实际上,这场看似平常的对话,正是保障麻醉安全的第一道防线。每一个问题的背后,都蕴含着对患者生命安全的严谨考量。

    麻醉药物会对呼吸、循环、神经等多个系统产生影响,而患者的基础健康状况直接决定了身体对麻醉的耐受能力。例如,高血压患者的血管弹性欠佳,在麻醉过程中,血压波动可能更为显著。倘若医生未能提前了解并调整用药方案,就可能引发心脑血管意外。糖尿病患者的伤口愈合能力较弱,且抗感染能力较低,在麻醉前了解其血糖控制情况,有助于医生调整术中血糖管理策略,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风险。这些基础疾病宛如隐藏的“定时炸弹”,只有通过细致询问,才能提前发现,从而为后续麻醉方案的制定提供关键依据。

    药物史的询问同样至关重要。在现代医学中,多种药物联合应用的情况十分普遍,而不同药物与麻醉药之间可能会产生相互作用。比如,长期服用抗凝药物的患者,其术中出血的风险会显著增加,若不提前停药或采取相关措施,可能会导致术中大出血;某些抗抑郁药物与麻醉药一同使用时,可能会引发严重的心律失常。此外,患者自行服用的中药及保健品也不容忽视。例如,人参、银杏叶等补品可能会影响凝血功能,与麻醉药物共同作用时会产生叠加风险。医生通过梳理患者的用药清单,能够预判潜在的药物相互作用,进而调整麻醉药物的种类和剂量,避免不良反应的发生。

    过敏史是麻醉前评估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在麻醉过程中,所使用的药物、消毒剂、输血制品等,均有可能引发过敏反应。症状较轻时,可能出现皮肤瘙痒或皮疹;严重时,则可能导致过敏性休克,危及患者生命。曾经对某种抗生素过敏的患者,可能会对结构相似的麻醉药物存在交叉过敏的风险;而对乳胶过敏的患者,手术中使用的乳胶手套、导管等医疗器械,可能会引发严重的过敏反应。通过询问患者的过敏史,医生能够提前规避有风险的药物和物品,并准备好应急抢救药物,为患者的安全增添一道“防护网”。

    既往手术和麻醉史能为医生提供宝贵的参考经验。若患者曾在麻醉后出现过恶心呕吐、苏醒延迟等不良反应,医生可在本次麻醉时对药物组合或剂量进行调整,以降低类似情况的发生概率。对于有椎管内麻醉穿刺困难史的患者,医生会提前对穿刺条件进行评估,必要时更换麻醉方式,避免因反复穿刺给患者带来痛苦。既往病史可以帮助医生更精准地作出预判,从而制订出更适合患者个体情况的麻醉方案。

    此外,对生活习惯的询问也蕴含着深意。长期吸烟的患者,呼吸道分泌物相对较多,气道反应性较高,在麻醉过程中发生喉痉挛、支气管痉挛的风险也相对较高,因此医生会提前做好气道管理的准备工作;酗酒者可能会对麻醉药物产生耐受性,需要调整用药剂量才能达到理想的麻醉效果。这些看似与手术无关的生活细节,实际上与麻醉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紧密相关,是制订个体化麻醉方案时要考虑的因素。

    总而言之,麻醉前医生提出的每一个问题,均是基于对患者安全的全方位考量。这些问题使医生能够在术前精准评估风险,制订个性化的麻醉方案。

    (作者供职于山东省济南市钢城区人民医院)

 
2008-2012 YYWSB.COM All Right Reserved
医药卫生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