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毅青
提到财务工作,你可能会想到一串串数字、一张张报表,认为它和职业病防治这种需要穿白大褂、拿检测仪器的工作离得很远。其实,财务就像职业病防治院的“隐形守护者”,工作人员手里的算盘和报表,能为职业健康筑起一道坚实的后盾。本文主要介绍财务工作是怎样给职业病防治“搭把手”的。 钱要花在“刀刃”上,让防护设备不“缺位” 职业病防治,离不开硬件支持——车间里的通风监测设备、检测人员手上的防护手套、体检中心的检测仪器……这些东西买不买、买多少、什么时候更换,都和财务工作紧密相关。 财务工作人员会像“家庭主妇打理冰箱”一样规划资金:知道哪些防护设备是“必需品”(比如粉尘车间的大气采样器等),哪些可以“按需采购”(比如偶尔使用的特殊检测仪等);会提前算好设备的维护费、更新费,避免出现“设备坏了没钱修,监测人员暴露在风险里”的情况。 算清“健康账”,让每一分钱都护佑健康 职业病防治不是“花大钱办大事”的盲目投入,而是要算好“健康投入产出比”。财务工作人员就像“健康会计师”,帮医院和企业算明白:花在预防上的费用,能省下多少治疗的费用。 对职业病防治院来说,财务部门会合理分配资金:既保证体检中心能买得起先进的肺功能检测仪等设备,也确保康复科有足够的经费帮患者做康复训练,让有限的资金覆盖“预防-检测-治疗-康复”全链条。 财务部门与业务部门:不是“对手”是“队友” 很多人觉得财务“抠门”,总在“砍”预算;业务部门觉得财务“不懂实际”,阻碍业务工作开展。其实,财务部门和业务部门是“同一战壕里的战友”。业务部门懂“怎么防、怎么治”,财务部门懂“钱怎么来、怎么花”。只有两者密切配合,才能让职业病防治落地生根。 比如,医生发现某行业的职业病发病率上升,需要进行专项调研,财务部门会立刻核算调研经费;单位想开展重点人群健康素养培训,财务部门会帮忙规划费用,甚至建议“线上培训+线下实操”来省钱增效。这种“业务提需求,财务想办法”的密切配合,才能让职业病防治更高效。 钱袋子里藏着“健康密码” 职业病防治的核心是“预防”,而财务工作的核心是做好“规划”。当财务的“钱袋子”为健康规划时,每一分钱都变成了防护面罩、检测仪器、健康讲座,守护着千万劳动者的健康。 因此,下次再看到财务工作人员对着报表皱眉时,别以为他们只在算数字——他们可能正在为某个监测人员的防护手套、某台检测仪器的预算“精打细算”,用实实在在的方式,守护着我们看不见的健康防线。 (作者供职于郑州市职业病防治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