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老年糖尿病患者血糖管理要点 |
|
□尚小花
在老年医学门诊,我经常遇到一些老年糖尿病患者,他们认为血糖降得越低就越好,于是拼命地控制饮食、加大药量。然而,这样的做法往往会让他们陷入另一个危险的境地——低血糖。事实上,对于老年糖尿病患者来说,血糖并非越低越好,低血糖带来的危害可能比高血糖还要严重。 老年糖尿病患者的血糖特点 老年糖尿病患者因为年龄增长,身体机能与代谢能力下降,血糖波动更加明显,对血糖变化的感知和调节能力减弱。老年糖尿病患者的胰岛素分泌功能可能减退,并且常患多种慢性病,需要同时服用多种药物,这些都使血糖控制更加困难。 低血糖的危害 神经系统受损 大脑主要依靠葡萄糖提供能量,低血糖会导致大脑能量供应不足,从而影响神经系统的正常功能。老年糖尿病患者可能会出现头晕、头痛、视物模糊、精神错乱、昏迷等症状。长期反复的低血糖,还可能导致患者的记忆力减退、认知功能障碍等不可逆转的神经系统损伤,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心血管系统负担加重 低血糖会刺激交感神经兴奋,使心率加快、血压升高,增加心脏的负担。对于本身就患有心血管疾病的老年糖尿病患者来说,低血糖可能诱发心绞痛、心肌梗死、心律失常等严重心血管事件,甚至危及生命安全。 增加跌倒风险 低血糖发作时,老年糖尿病患者可能会出现头晕、乏力、肢体颤抖等症状,增加了跌倒的风险。老年糖尿病患者的骨骼较为脆弱,跌倒后容易发生骨折等严重并发症,影响身体健康和生活自理能力。 低血糖的危险因素 药物使用不当 一些降糖药物,如胰岛素、磺脲类药物等,如果使用剂量过大、用药时间不当或与其他药物相互作用,都可能导致低血糖。老年糖尿病患者的肝肾功能有所减退,对药物的代谢能力和排泄能力下降,更容易发生药物性低血糖。因此,在使用降糖药物时,老年糖尿病患者一定要严格遵循医生的建议,定期监测血糖,及时调整药物剂量。 饮食不规律 饮食是影响血糖的重要因素之一。如果老年糖尿病患者饮食过少、进食时间不固定或突然减少碳水化合物的摄入量,而降糖药物的剂量没有相应调整,就容易导致低血糖。此外,过度节食也是不可取的,这不仅会导致营养失衡,还会增加低血糖的发生风险。 运动量过大 适度运动有助于控制血糖,但是如果运动强度过大、时间过长或在空腹状态下运动,身体消耗的能量过多,而又没有及时补充足够的碳水化合物,就可能引发低血糖。老年糖尿病患者在运动前应适当进食,在运动过程中要注意监测身体状况,避免过度运动。 如何预防低血糖 合理用药 患者应严格按照医嘱使用降糖药物,不要自行增减剂量或停药;定期到医院复查,根据血糖监测结果和身体状况调整治疗方案;同时,要了解所使用药物的特点和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一旦出现低血糖症状,能够及时采取措施。 合理饮食 养成规律饮食的习惯,定时定量进餐,保证摄入足够的碳水化合物。患者可以采用少食多餐的方式,避免一次性进食过多或过少的食物。如果因为特殊原因不能按时进餐,患者应提前准备一些含糖的食物,如糖果、饼干等,以备不时之需。 适度运动 患者应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方式和强度,如散步、打太极拳等。运动时间最好安排在饭后1小时~2小时,避免空腹运动。在运动过程中,患者要注意补充水分,随身携带含糖食物,以便出现低血糖症状时及时食用。 加强血糖监测 每天测4次血糖,空腹(3.9毫摩尔/升~6.1毫摩尔/升)及三餐后2小时(<7.8毫摩尔/升)分别测量1次。调整药物、饮食或运动后,测血糖频率增至每天7次,包含空腹、三餐后2小时、睡前(4.4毫摩尔/升~7.8毫摩尔/升),必要时凌晨2时~3时再测1次血糖。患者应用血糖仪监测并记录数值,为医生调整药物治疗方案提供依据。 对于老年糖尿病患者来说,血糖管理是一项长期而复杂的任务。我们要认识到,血糖并非越低越好,低血糖同样会给身体健康带来严重危害。在日常生活中,老年糖尿病患者要注意合理用药、合理饮食、适度运动,并加强血糖监测,预防低血糖。同时,患者家属和医务人员也要给予患者足够的关心和支持,帮助他们正确管理血糖,提高生活质量,享受健康的晚年生活。 (作者供职于湖南省古丈县人民医院)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