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版查看  第一版:要闻
PDF版查看  第二版:综合新闻
PDF版查看  第三版:管理论坛·健康促进
PDF版查看  第四版:天使之声
PDF版查看  第五版:健康促进
PDF版查看  第六版:妇幼健康
PDF版查看  第七版:健康促进
PDF版查看  第八版:妇幼健康
 
第八版:妇幼健康
 上一版  
子宫肌瘤相关知识
先兆流产与宫外孕的鉴别要点
围产期护理:为母婴健康护航
母乳是婴儿的天然口粮
病理检查在女性健康中的关键作用
怎样应对胎膜早破
1
11 1 2025年8月2日 星期六 目录导航 1
 上一期   下一期 
1
  子宫肌瘤相关知识
 

□李笑波

 

   子宫肌瘤在不同年龄群体中的发病率有较明显的差异,30岁~50岁女性发病率最高,尤其以40岁左右的女性常见。本文主要介绍子宫肌瘤的相关知识。
什么是子宫肌瘤
    子宫肌瘤是由增生平滑肌细胞和少量的纤维结缔组织形成,还被称为子宫平滑肌瘤,属于女性生殖系统中常见的良性肿瘤。针对子宫肌瘤的发病原因,临床多数观点认为其发生与女性的雌激素水平有关。雌激素对子宫肌瘤细胞增殖具有促进作用,而孕激素也能促进肌瘤生长。
    当女性处于育龄期,机体雌激素水平会逐渐升高,子宫肌瘤的发生率也逐渐增加。绝经后,随着雌激素水平下降,子宫肌瘤也会随之缩小或停止生长。除了激素水平外,家族遗传、生长因子、局部生长环境等也与子宫肌瘤的发生有着一定的关联。比如,肥胖、缺乏运动、饮食营养不均衡等不良生活方式,都可能增加患子宫肌瘤的风险。长期使用避孕药等,也可能增加患子宫肌瘤的风险。
    研究结果显示,子宫肌瘤高风险的人群主要为以下几类:30岁~50岁;初潮时间早;身材肥胖;患有多囊卵巢综合征;未生育或晚育;长期服用激素类药物;有家族史等。这些女性群体应加强对子宫肌瘤的了解和重视,定期体检,以便及时发现和治疗。
有哪些症状
    子宫位于女性下腹部盆腔的中央,其肿瘤隐匿性强,大多数患者没有明显的症状。即使部分患者出现症状,但是缺乏临床特异性,容易被忽略或误诊。随着患者的病情加重,症状也会逐渐显现。根据子宫肌瘤的生长部位、大小等具体情况,患者表现出的症状和严重程度均有所不同。
    月经异常 这是子宫肌瘤患者常见的症状,受到宫腔和子宫内膜面积增大的影响,子宫正常收缩会受到干扰,从而容易出现月经量增多、经期延长或不规则出血等月经周期不规律相关的症状。
    腹部肿块 一般只有子宫肌瘤体积较大时,才有可能在腹部触及肿块。患者还会伴随着腹部沉重感、压迫感,甚至还会出现疼痛症状。
    白带增多 这是子宫肌瘤导致宫腔扩大,增加子宫内膜腺体的分泌量,最终导致白带增多。在肌瘤持续刺激下,还可能导致白带的性质发生改变,比如带有血丝、呈现脓性且伴有异味。
    压迫症状 根据压迫的具体位置,症状表现也有所不同。比如,肌瘤会压迫膀胱,引起尿频、尿急等;压迫直肠时,可能出现便秘、排便困难等;位于阔韧带,可能会引起肾盂积水;压迫盆腔血管和淋巴管,可能导致下肢出现水肿现象。
    疼痛 较少见,具体表现为下腹部坠胀感、腰背酸痛。
    不孕、流产 子宫肌瘤体积过大导致宫腔变形,会对孕囊着床、胚胎发育、精子进入宫腔造成阻碍。
有哪些类型
    通过多种医学检查方法,可以了解子宫肌瘤的具体情况并进行分类。
    按照个数分类,子宫肌瘤可以分为单发性子宫肌瘤和多发性子宫肌瘤。
    根据肌瘤的生长位置,可以将其分类为宫体肌瘤和宫颈肌瘤。宫体肌瘤,位于宫体上,临床相对多见;既可能是单发也可能是多发,并且也可能是肌壁间肌瘤、浆膜下或黏膜下肌瘤。宫颈肌瘤,位于宫颈上,凸向宫颈管生长,形成带蒂的宫颈肌瘤,甚至还可能会凸向阴道内,其发病率相对较低。宫颈肌瘤的部位靠近血管、输尿管等其他盆腔脏器,临床治疗难度较大。
    按肌瘤与子宫肌壁的关系分类,可以分为肌壁间肌瘤、浆膜下肌瘤、黏膜下肌瘤。肌壁间肌瘤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类型。这种类型的肌瘤位于子宫肌层之内,并被正常的肌层环绕,与正常子宫肌层之间存在明确的分界线。如果肌瘤体积过大可以使子宫增大、形态改变,或者宫腔变形。浆膜下肌瘤,主要在子宫表面的浆膜层中生长,临床上占比为20%~30%;常向子宫表面突出;多为良性,如果肌瘤较大,会出现压迫症状,如尿频、便秘等;治疗多采取手术切除,预后一般良好。黏膜下肌瘤,临床占比为10%,会撑大宫腔,导致宫腔形状改变,对患者的月经影响较大;可能引起异常出血,月经量增多,贫血症状,还可能阻碍精子游走,而引起不孕。
如何治疗
    随访观察 主要用于关注子宫肌瘤较小、无明显症状或接近绝经年龄的患者。患者应每3个月~6个月复查一次,一般不需要特别的医疗干预。
    药物治疗 适用于症状较轻、有生育需求、围绝经期、术前预处理、多发性子宫肌瘤剔除术后等患者。当前,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类似物、米非司酮等药物是临床常用药物,主要目的在于调节激素水平,缓解症状。
    手术治疗 主要用于症状明显、单发性肌瘤直径>5厘米,或多发性肌瘤导致子宫体积超过孕10周大小,可能引起盆腔压迫或影响生活质量的患者。特殊位置的肌瘤(如宫颈肌瘤、阔韧带肌瘤),即使体积较小也可能需要手术治疗;绝经后肌瘤未缩小反而增大,或育龄期肌瘤生长过快(如每年增长>2厘米),需要警惕恶变风险。临床常用的手术方式有子宫肌瘤剔除术、子宫切除术等,主要根据患者是否有生育需求等因素进行选择。
    非侵入性治疗 指子宫动脉栓塞术、高强度聚焦超声等治疗方法。子宫动脉栓塞术,可以延缓肌瘤生长的速度;高强度聚焦超声,可以利用高强度超声波让肌瘤坏死,适用于保留子宫的患者。
    总之,患者被诊断患有子宫肌瘤后,不必过于担忧。子宫肌瘤大多属于良性肿瘤,恶变风险很低,结合临床医生的建议进行治疗干预,大多数患者能够恢复正常生活。另外,女性还应做好子宫肌瘤的预防措施,比如有性生活的女性应定期进行妇科检查,有助于及时发现和治疗相关疾病;关注身体变化,了解月经情况、白带是否异常等,一旦出现异常应及时就医;规律作息,维持内分泌系统稳定。
    (作者供职于北京市西城区妇幼保健院)

 

 
2008-2012 YYWSB.COM All Right Reserved
医药卫生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