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版查看  第一版:要闻
PDF版查看  第二版:综合新闻
PDF版查看  第三版:乡医课堂
PDF版查看  第四版:卫生文化
PDF版查看  第五版:健康促进
PDF版查看  第六版:健康促进
PDF版查看  第七版:健康促进
PDF版查看  第八版
 
第三版:乡医课堂
 上一版    下一版  
皮疹的临床诊疗与预防
铅中毒的药物治疗
儿童青少年高血压的生活方式干预策略
科学防护 远离肺结核
1
11 1 2025年7月22日 星期二 目录导航 1
 上一期   下一期 
1
  铅中毒的药物治疗
 


□李占武  冯晓霞

铅作为一种常见重金属污染物,广泛存在于工业废气、汽车尾气、含铅涂料、某些加工食品中,一旦通过呼吸、饮食或皮肤接触进入人体,会缓慢蓄积并损害多个系统,甚至危及生命。儿童因代谢旺盛、血脑屏障尚未发育完善,对铅的毒性更为敏感;成年人长期低剂量接触,也可能引发慢性健康问题,其危害具有隐匿性、累积性和不可逆性。那么,该如何做好铅中毒的预防与药物治疗呢?
预防措施
铅的来源广泛,生活中做好以下预防措施,能大幅降低中毒风险:
饮食安全:慎食传统含铅工艺制作的松花蛋、爆米花等含铅风险较高的食物,选择正规厂家生产的禽蛋、零食;避免使用内壁有鲜艳花纹的劣质陶瓷餐具,改用玻璃、不锈钢或无铅陶瓷餐具,防止铅从釉彩中析出而污染食物。
环境防护:老旧房屋翻新时,铲除含铅墙面涂料时需要戴口罩、手套等防护措施,并选择“无铅认证”的环保涂料;远离蓄电池厂、印刷厂、加油站等铅作业场所,居住区域与这类场所保持安全距离。
儿童防护:选购玩具时认准“无铅标识”,避免儿童啃咬色彩鲜艳的塑料、金属玩具;定期清洁儿童活动区域,用湿抹布擦拭家具、地板,防止吸入铅尘。
个人习惯:接触报纸、颜料、废旧电池后要及时洗手,饭前更要仔细清洁双手,以此阻断铅通过“手-口”途径传播;吸烟者应尽早戒烟,由于香烟烟雾中含有铅,二手烟会使周围人群被动接触铅而面临暴露风险。
保证钙、铁、锌的摄入量:牛奶、豆制品、瘦肉、动物肝脏中含有丰富的钙、铁、锌,这些元素与铅竞争吸收通道,从而降低铅在肠道内的吸收效率。
多吃富含维生素C的食物:橙子、猕猴桃、西兰花等新鲜蔬果中含有丰富的维生素C,能够促进铅的代谢。
增加膳食纤维的摄入量:粗粮、燕麦、芹菜等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可以吸附肠道内的铅,使其随粪便排出去。
临床症状
神经系统受影响:孩子可能出现烦躁不安、多动、注意力不集中、学习能力下降、记忆力减退等情况。严重时,还可能伴有头痛、头晕,甚至抽搐等症状。
消化系统出问题:常表现为食欲不振,还可能伴有恶心、呕吐、腹痛、腹泻或便秘等症状,一部分孩子可能出现口臭。
血液系统遭破坏:铅会干扰血红蛋白的合成,导致孩子出现贫血,具体表现为面色苍白、身体乏力、活动耐力下降等。
药物治疗
若意外暴露导致铅中毒,需要根据中毒程度采取相应治疗措施:轻微中毒,以脱离铅源和营养调理为主;中度中毒、重度中毒,则需要规范进行药物治疗。
根据我国《儿童高铅血症和铅中毒分级和处理原则(试行)》及临床诊疗规范,药物驱铅需要严格遵循以下标准,且必须在医生指导下进行。
1.儿童血铅水平≥250微克/升,成人血铅水平≥450微克/升,就需要考虑药物驱铅。
2.对于血铅水平未达上述数值,但已经出现明显腹痛、贫血(如面色苍白、乏力)、神经系统异常(如头痛、烦躁、抽搐)等症状的患者,为避免铅毒进一步损害机体,也需要由医生评估后进行药物治疗。
常用驱铅药物及注意事项
驱铅药物的作用机制是与体内铅结合形成稳定的络合物,通过尿液或粪便排出体外,常用药物包括:
依地酸钙钠:临床首选的驱铅药物,适用于中度、重度铅中毒。静脉滴注给药,一般3天为1个疗程,间隔4天后可以重复治疗,具体剂量根据体重和血铅水平进行调整。需要注意的是,该药物可能引起头晕、恶心、肾功能轻度损伤,用药期间需要监测尿常规和肾功能。
二巯丁二钠:该药物通过结合游离或与酶结合的金属离子形成无毒络合物,经肾脏排泄,恢复酶活性。对铅的络合能力强,可以静脉注射或肌内注射,常用于急性铅中毒。常见的不良反应包括:口臭、头痛、恶心及注射部位疼痛,少数患者可能出现过敏反应,用药前要评估是否有过敏史。
青霉胺:口服驱铅药物,适用于轻度、中度铅中毒。青霉胺需要从小剂量开始使用,逐渐加大药量,用药前需要进行青霉胺皮试,长期使用需要监测血常规。
药物治疗的原则
必须在医生指导下规范用药:驱铅药物有一定毒性,需要根据血铅水平、症状及身体状况制定治疗方案。
优先进行非药物干预:对于血铅水平轻度升高,且无临床症状的轻度铅中毒患者,首选脱离铅暴露环境、调整饮食、定期监测血铅水平等方式,而非立即使用药物治疗。
对症治疗:腹绞痛者,可以使用阿托品缓解平滑肌痉挛;贫血者,补充铁剂、维生素B12;神经系统症状明显者,给予营养神经药物(如B族维生素)。
定期复查:药物治疗结束后,应定期检测血铅水平,评估驱铅效果,同时做好预防措施。
总之,铅中毒的防控核心是“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在日常生活中通过规避风险,合理饮食,能有效减少铅暴露;如果发生铅中毒,需要及时就医,规范进行药物治疗,能够最大程度降低损害。此外,全社会也应共同关注铅污染问题,从源头加强管控,企业严格遵守环保标准,政府完善监测与治理体系,为公众营造更安全的生活环境,让铅中毒的风险远离每个人的生活。
 (作者供职于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2008-2012 YYWSB.COM All Right Reserved
医药卫生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