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鹏
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压力越来越大,情绪问题如同“心灵感冒”,悄然侵袭着人们的身心健康。中医以其独特的理论和实践体系,为我们打开了一扇调节情绪、平衡身心的大门。 中医认为,郁证的产生与人体气机不畅密切相关。《黄帝内经》指出“百病生于气也”。长期精神压力大、情志不遂,会导致肝气郁结,进而影响全身气机的正常运行。肝主疏泄,喜条达而恶抑郁,一旦肝气郁结,就像交通堵塞一样,气血运行受阻,出现情绪低落、烦躁易怒、胸闷胁痛等症状。中医解郁,本质上就是通过各种方法疏通郁结的气机,让身心恢复顺畅。 中药调理 中药调理是中医解郁的重要手段。中医会根据不同证型选择经典方剂。 肝郁气滞型:以柴胡疏肝散为核心,柴胡、香附、川芎疏肝理气,配合陈皮、枳壳行气消胀。临床研究显示,该方可降低血浆皮质醇浓度,缓解焦虑症状。 肝郁脾虚型:逍遥散加减,柴胡疏肝解郁,当归、白芍养血柔肝,茯苓、白术健脾益气。现代药理研究证实,该方能调节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功能,改善抑郁患者的神经递质失衡。 痰热扰神型:温胆汤化裁,半夏、陈皮燥湿化痰,竹茹、枳实清热和胃,菖蒲、远志开窍醒神。此方适用于伴有躯体化症状的患者,如头晕、胸闷、咽部异物感等。 针灸、推拿 针灸、推拿也是中医解郁的有效方式。针灸选取肝经、心包经等经络上的穴位,如太冲穴、膻中穴等。太冲穴被称为“消气穴”,位于足背,是肝经的原穴,刺激该穴位能有效疏肝理气;膻中穴在胸部正中,按摩或针刺此穴可宽胸理气,缓解胸闷、抑郁等情绪。推拿则通过按摩背部膀胱经、胁肋部等手法,促进气血流通,放松紧张的肌肉,达到解郁的效果。这些方法直接作用于人体经络穴位,激发人体自身的调节能力,让情绪在身体的疏通中得到改善。 情志疗法 情志疗法是中医解郁的一大特色,其核心思想是“以情胜情”。中医将人的情志归纳为喜、怒、忧、思、悲、恐、惊7种,对应五脏,且相互制约。这就像五行相生相克一样,不同情志之间也存在着微妙的制衡关系:怒胜思、思胜恐、恐胜喜、喜胜忧、忧胜怒。通过巧妙利用这种关系,中医能引导患者用一种情绪去纠正另一种过度的负面情绪,从而达到解郁的目的。比如,悲伤过度时,可参与喜剧表演、观看脱口秀,用愉悦的情绪驱散悲伤。 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 中医倡导的健康生活方式对解郁大有裨益。规律作息,保证充足的睡眠,让身体得到充分休息;饮食上,多食用具有疏肝理气作用的食物,如陈皮、佛手、玫瑰花等;适度运动,像太极拳、八段锦等传统功法,能调和气血,舒展身心。 中医解郁并非一蹴而就,需要耐心与坚持。它从整体观念出发,综合调理人体气血、脏腑、情志,在改善情绪的同时,提高身体的整体健康水平。 (作者供职于山东省泰安市中医二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