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智民 苏晨 赵晨莹
乳腺结节属于中医学乳癖、乳核、乳痞等范畴。中医古籍中对乳房疾病也有诸多论述,如《疡科心得集·辨乳癖乳痰乳岩论》中记载:“有乳中结核,形如丸卵,不疼痛,不发寒热,皮色不变,其核随喜怒消长,此名乳癖。”《外证医案汇编》中记载:“乳症,皆云肝脾郁结,则为癖核。”《外科真诠·乳癖》中记载:“乳癖,乳房结核坚硬,始如钱大,渐大如桃、如卵,皮色不变,其核随喜怒消长,多由思虑伤脾,恼怒伤肝,郁结而成。”《景岳全书·妇人规》中记载:“乳病或由忿怒忧郁,亏损肝脾;或由冲任失调,气血凝滞。”《外科大成·乳痨》中记载:“乳房结核,初如梅子,数月不疗,渐大如鸡子,串延胸胁,破流稀脓白汁而内实相通,外见阴虚等证。”《丹溪心法·痈疽》:“乳房阳明所经,乳头厥阴所属。乳子之母,不知调养,怒忿所逆,郁闷所遏,浓味所酿,以致厥阴之气不行,故窍不得通而汁不得出;阳明之血沸腾,故热甚而化脓。”由此可见,古代对乳腺结节已有病因、病机等相关认识,认为该病是阳明经、厥阴经所属,可责之于情志失调、气血凝滞,有乳房肿块、乳头溢液等临床表现。 分型证治 乳房属足阳明胃经,乳头属足厥阴肝经。中医学认为,该病与情绪变化、饮食不节、肝脾肾功能失调等有关,其主要临床表现为乳房胀痛和乳房肿块。该病以肾气不足、天癸不充、冲任失调为发病之本,七情过度、肝气郁滞、脾失健运为发病之因,气滞、血瘀、痰凝为发病之机,主要和肝、脾胃、肾、冲任相关。临床以肝郁气滞、脉络不通型,痰凝血瘀、结聚成核型和脾肾阳虚、冲任失调型多见。 肝郁气滞、脉络不通 症状:以一侧或双侧乳房胀痛为主,多与月经周期或情绪变化有关,常常伴有胸胁或胁肋胀痛,心情抑郁,多愁善感或烦躁易怒,眠差纳呆,小便正常,大便多溏,舌质淡、苔薄白,脉弦。 分析:乳房位于前胸,在经络方面,乳房在肝经的循行路线上;在脏腑功能方面,乳房亦与肝密切相关,比如肝木疏泄之气在乳汁的分泌中扮演重要角色。若肝气不舒,疏泄失利,气机郁结于乳房脉络,乳络经脉阻滞不通,则导致各种乳腺疾病的发生。正如《潘氏外科秘本九种》中记载:“乳癖厥阴郁积成,喜消怒长卵之形。” 治则:疏肝解郁、理气通滞。 方药:逍遥散。柴胡10克、当归12克,炒白芍15克,茯苓15克,炒白术15克,薄荷6克,甘草6克,生姜10克。 若肝郁气滞较甚者,加香附12克,郁金12克,以疏肝解郁;眠差纳呆者,加合欢皮30克,麦芽15克,以安神开胃;血虚者,加熟地24克,以养血;肝郁化火者,加丹皮12克、栀子10克,以清热凉血。 痰凝血瘀、结聚成核 症状:一侧或双侧乳房刺疼,肿块多固定不移、边界不清,触之较硬,或经前疼痛明显,体型多胖,伴乏力倦怠,小便清长,大便黏滞不爽,舌质暗或舌边有瘀斑,舌下络脉瘀阻,舌苔白或白腻,脉沉弦(或涩或滑)。 分析:肝郁气滞则化生痰瘀。《丹溪心法》中记载:“自郁成积,自积成痰,痰挟瘀血,遂成窠囊。”《医述》中论述了痰与津液的关系:“痰本津液所化,行则为液,聚则为痰;流则为津,止则为涎。”痰是津液运行不畅而凝滞的病理产物,瘀是血液流动缓涩的病邪化生。痰瘀一旦形成,则会相互影响,《血证论》中记载:“内有瘀血,则阻碍气道,不得升降,是以壅而为咳。气壅即水壅,气即是水故也。水壅即为痰饮。”经络瘀滞不通,气血无法在脉道内正常运行,被迫外溢则使气滞更甚,生痰结瘀,痰瘀胶着,形成恶性循环。 治则:祛湿化痰、活血散瘀。 方药:丹参饮合二陈汤。丹参30克,檀香3克(后下),砂仁3克(后下),陈皮12克,法半夏9克,茯苓30克,甘草6克。 若肝郁气滞、胁肋胀痛明显者,加柴胡10克,炒枳壳10克,香附10克,郁金10克,以疏肝理气、活血化瘀;乳房刺痛甚者,加三棱10克,莪术10克,以化瘀止痛;食欲不振者,加炒麦芽15克,鸡内金10克,以行气消食散结;气郁有热者,加栀子10克,以清热;血虚者,加阿胶6克(烊化),熟地24克,以养血补虚。 脾肾阳虚、冲任失调 症状:乳房疼痛时隐时现、时轻时重,平时伴有畏寒肢冷、腰膝酸软、足跟疼痛,喜食热饮,月经不调、量少或行经时间短,甚或闭经,小便清长,夜尿多,大便稀溏,舌质淡或淡胖,边有齿痕,苔白,脉沉迟或沉弱(两尺尤甚)。 分析:肝郁气滞,木旺乘土,导致肝脾不和或肝郁脾虚,脾虚则纳运失常,气血不足,久则伤及肾阳,出现脾肾阳虚。冲任二脉起于胞宫,其气血上行为乳,下行为经。因此,冲任失调、功能紊乱,诱发妇科疾病。《黄帝内经》中记载:“五七阳明脉衰,面始焦,发始堕。”女子自五七始,面焦发堕,阳明经气渐衰,气血生化乏源,肝藏血功能减退,冲任失养,脾肾阳虚,全身机能运行迟滞,易患乳癖之证。 治则:健脾益肾、调补冲任。 方药:二仙汤合理中丸。仙茅10克,仙灵脾10克,巴戟天10克,当归15克,知母12克,黄柏10克,党参15克,炒白术15克,干姜10克,炙甘草10克。 若兼气郁者,加柴胡10克,炒白芍10克,以疏肝解郁;疼痛明显者,加郁金10克,香附10克,以理气活血止痛;偏寒者,可加肉桂10克,吴茱萸6克,以温经散寒;偏热者,加生地24克,阿胶珠6克(烊化),以清热养阴。 其他证型 在临床上,对于无自觉不适而体检发现有乳腺结节者,可根据舌、脉、面色、体型、大小便等,随证加减,遣方用药,每获良效。笔者常用自拟方散结灵二号。 散结灵二号:柴胡10克,香附10克,蒲黄10克,炒五灵脂10克,橘核10克,炒王不留行10克,鸡内金10克,醋鳖甲15克。该方以疏肝理气之柴胡、香附,配伍蒲黄、五灵脂,取“失笑散”活血祛瘀、散结止痛之义,佐以理气散结之橘核,活血通经之王不留行,软坚散结之醋鳖甲、鸡内金,共奏调畅气血、化瘀散结之功。 若脾虚便秘者,加黄芪15克,党参30克,生白术20克,以益气健脾通便;湿盛痰多者,加陈皮12克,法半夏9克,浙贝母15克,以燥湿化痰散结;眠差者,加炒枣仁15克,柏子仁15克,夜交藤30克,合欢皮30克,以养血安神。 在临床上,乳腺结节无论时间长短、或虚或实,在辨证的基础上皆可加炒王不留行10克,路路通15克,鸡内金10克,以活血通络、散结止痛。鸡内金既可健胃消食、又可化坚散结,治疗乳腺结节需要时间较长,在此用之可保脾胃健运,一举两得。 外治及预防 内病外治 中药外敷:选用活血化瘀、软坚散结的中药,如芒硝、大黄、乳香、没药等,研末调敷患处。 针灸治疗:选取膻中穴、乳根穴、期门穴、足三里穴等,以疏通经络、调和气血。 推拿按摩:按摩乳房及相关穴位,促进血液循环,缓解症状。 未病先防 调畅情志,保持良好情绪。为了身体健康,要保持轻松愉快的心情,避免长期焦虑、抑郁、愤怒等不良情绪。 合理饮食。女性日常要增加新鲜的蔬菜、水果的摄入量,避免食用高热量食品,少吃红肉(猪、牛、羊肉),避免摄入外源性雌激素,特别是忌滥用滋补品。一些美容保健品中含有类激素样物质,可能会增加女性罹患乳房疾病的风险。同时,戒烟、限酒,还要避免长期口服避孕药物。 作息规律,保证睡眠充足,不熬夜。 适度运动。坚持规律运动,如散步、练瑜伽、打太极拳等,锻炼身体,增强体质。 适龄生育,正常哺乳。注意生殖健康,在合适的年龄结婚生育,避免流产,生育后尽量母乳喂养。顺应自然规律,顺应身体规律,不人为干预生理变化。 重视筛查。尽早进行乳腺癌危险因素筛查,定期体检可以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高危人群要定期进行乳腺癌专项筛查。一般情况下,30岁女性每年进行乳腺体检1次,40岁以上的女性每半年体检1次,以便做到早诊、早治。 坚持自查。尤其是有乳腺癌家族史的女性,可在每月的月经干净后几天进行自查。 (作者供职于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