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红玉
母婴传播是儿童感染艾滋病、梅毒和乙型肝炎(乙肝)的主要途径,直接威胁儿童健康。为了有效阻断这一传播途径,保护母婴安全,了解母婴阻断技术和预防措施非常重要。 主要危害 “艾梅乙”是指艾滋病、梅毒和乙肝,这三种疾病均可通过母婴传播,对孩子的健康构成严重威胁。感染“艾梅乙”后,病原体可通过怀孕、分娩和哺乳等环节传染给胎儿。例如,艾滋病病毒可通过胎盘造成胎儿宫内感染,梅毒螺旋体可在分娩时通过胎儿皮肤、黏膜的损伤处进入其体内,乙肝病毒则可通过母婴血液接触和哺乳传播。这些疾病不仅影响母体的健康,还可能导致胎儿流产、死胎死产、早产,以及新生儿先天性感染。 重要意义 母婴阻断是指母亲感染了某种传染病后,采取医学措施防止其向胎儿和婴儿传播。对于“艾梅乙”等传染病而言,母婴阻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它不仅可以保护胎儿和新生儿的健康,减少儿童感染相关疾病的风险,还可以提高母婴生存质量,降低家庭和社会的医疗负担。 具体措施 孕前筛查与咨询 对计划怀孕的夫妇进行常规“艾梅乙”筛查,及时发现患者并提供相关咨询。这有助于了解孕妇的健康状况,为后续的母婴阻断工作奠定基础。 孕期监测与治疗 孕妇在孕期应定期进行产检,在孕早期检测“艾梅乙”相关指标。对于感染孕妇,应根据病情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如抗病毒药物治疗、安全助产等。这些措施有助于降低孕妇体内的病原体载量,减少母婴传播的风险。 产时阻断 在分娩过程中,尽量减少产科损伤性操作,选择合适的分娩方式,可以减少母婴接触和病原体传播,确保母婴安全。 产后阻断与随访 感染孕妇在产后应继续接受治疗和随访,以确保病情稳定。对于新生儿,应定期进行“艾梅乙”检测,及时发现并处理感染情况。 预防为主 加强健康教育 提高公众对“艾梅乙”等传染病的认识,了解疾病的传播途径和预防措施。倡导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遵守性道德,固定性伴侣,正确使用安全套等。 规范输血和医疗操作 避免不必要的输血,不要使用未经消毒或消毒不严的医疗器械。如需要输血或进行有创医疗操作,应选择正规医疗机构,确保操作安全。 接种疫苗 接种乙肝疫苗是预防乙肝病毒感染最有效的措施。对于育龄妇女而言,在孕前接种乙肝疫苗,可以提高免疫力,减少母婴传播的风险。 科学备孕与产检 育龄妇女在准备怀孕前,应进行全面的身体检查,了解自身健康状况;孕期应定期进行产检,及时发现并处理异常情况。 母婴阻断是预防“艾梅乙”等传染病母婴传播的有效手段。孕前筛查与咨询,孕期监测与治疗,产时阻断,以及产后阻断与随访等措施的综合应用,可以显著降低母婴传播的风险。只有全社会共同努力,才能有效遏制“艾梅乙”等传染病的传播,保护母婴健康,提高人口素质。 (作者供职于山东省郯城县妇幼保健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