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版查看  第一版:要闻
PDF版查看  第二版:综合新闻
PDF版查看  第三版:临床荟萃
PDF版查看  第四版:卫生健康监督
PDF版查看  第五版:中医要闻
PDF版查看  第六版:视界
PDF版查看  第七版:临证
PDF版查看  第八版:杏林
 
第七版:临证
 上一版    下一版  
李振华临证案例分享
中医辨治肛窦炎
寐适汤治疗失眠
中医经方治疗中风、口干验案
治疗疱疹医案
1
11 1 2025年2月27日 星期四 目录导航 1
 上一期   下一期 
1
  中医经方治疗中风、口干验案
 


□周永志

案例一
  患者张某,女性,73岁,以“左侧脸部麻木,眼睑不自主跳动5个月”为主诉就诊。5个月前,患者无明显诱因出现左侧脸部麻木,并伴有左侧眼睑不自主跳动,同时有轻度头晕。头颅检查可见腔隙性梗死,未见其他实质性脑血管问题,患者用药后效果不明显。患者有高脂血症、2型糖尿病及冠心病,长期服用相关药物治疗。患者平素口苦(晨起明显),饮食量少,睡眠尚可,大便略干,小便正常,舌质暗红,舌下脉络迂曲、紫暗、苔薄黄,左寸脉数,左右尺脉弱。
  诊断 少阳体系胆俞病。
  方药 天麻钩藤饮(加减)。天麻10克,钩藤12克,石决明12克,栀子炭9克,杜仲15克,桑寄生15克,牛膝20克,黄芩12克,夜交藤20克,茯神15克,益母草9克,枸杞子20克,赤芍15克,麦冬12克,火麻仁20克,甘草6克。共3剂。
  患者服用第2剂后,左侧面部麻木及眼睑跳动明显好转;服用第3剂后,上述症状进一步好转。
  二诊时未调整方剂。守方继服5剂后,患者痊愈。
  方证分析 患者左侧脸部麻木及眼睑不自主跳动,属于中医风证范畴。从胆俞、心包俞及肝俞论治,结合患者口苦、轻度头晕及脉象,考虑为胆俞病,故以天麻钩藤饮为主方。患者为老年女性,有大便干的情况,加入枸杞子、赤芍、麦冬,以养阴祛风;火麻仁,润肠通便;甘草,调和诸药。
案例二
  患者李某,男性,74岁,以“口干纳差1个月,加重1周”为主诉就诊。1个月前,患者检查发现转氨酶升高,经住院治疗后,肝功能恢复正常,但口干症状逐渐加重,已经影响到正常饮食。近一周,患者口干症状更加严重,只能进食流质食物,遂来笔者所在处就诊。患者肝功能异常,平素身体健康,大便偏干,睡眠尚可,小便正常,舌质暗红、苔厚腻而干,左尺脉数。
  诊断 口干症,三焦腑病+三焦俞病。
  方药 升降散+达原饮(加减)。僵蚕12克,连翘12克,大黄6克,郁金12克,草果12克,槟榔9克,厚朴12克,土茯苓15克,水牛角9克,赤芍15克,芦根20克,葛根20克,知母6克,炒麦芽20克,沙参20克,甘草6克。共3剂。
  患者服药后,口干症状较前减轻,基本能够进食。二诊继服5剂,患者症状基本好转,舌苔明显消退。三诊继服5剂,10天后患者口干症状痊愈。
  方证分析 患者发病后严重口干,影响进食,结合患者舌质红及舌苔情况,考虑为湿浊内存,因是病后出现,考虑为三焦病证(包括腑病、经病和俞病,三焦腑病多无湿浊,三焦俞病多见湿浊)。因此,考虑为三焦腑病+三焦俞病,故选用升降散+达原饮为主方。方中加用土茯苓、炒麦芽,增强化湿浊之力;水牛角、芦根、葛根、沙参,增强清热生津之力。一般情况下,化湿与滋阴生津不同时使用,但考虑该患者口干症状较重,且升降散与达原饮协调使用,可以发挥气机升降运化的功效,故两类药物同用。
  诊疗思考 口干症状,通常被归入阳明病体系,一般使用竹叶石膏汤等方剂治疗。该患者既往无胃病史,也无心包疾病,此次发病口干为突然出现,故而考虑为外感湿浊邪气,应该从三焦膜原论治,这是整个疾病诊疗的立足点,考虑是三焦水湿代谢出现了问题,水湿不能正常运化,导致口干。患者除了口干,还有咽干,而咽喉部位涉及三焦膜原系统,这也是笔者选择以三焦为基础进行治疗的原因所在。在临床上,笔者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灵活运用升降散。
  (作者供职于河南省开封市中医院)

 
2008-2012 YYWSB.COM All Right Reserved
医药卫生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