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版查看  第一版:要闻
PDF版查看  第二版:
PDF版查看  第三版:
PDF版查看  第四版:
PDF版查看  第五版:
PDF版查看  第六版:基层卫生·健康促进
PDF版查看  第七版:乡医课堂
PDF版查看  第八版:卫生文化
PDF版查看  第九版:健康促进
PDF版查看  第十版:妇幼健康
PDF版查看  第十一版:健康促进
PDF版查看  第十二版:健康促进
 
第八版:卫生文化
 上一版    下一版  
明月清辉照流年
苒苒中秋忆故时
又到一年月团圆
清风朗月寄相思
月满中秋石榴红
1
11 1 2024年9月12日 星期四 目录导航 1
 上一期   下一期 
1
  明月清辉照流年
 

□杨华明

 

   中秋节有着不期而遇般的美好。在收获的时节有这样一个节日,足见古人看重秋收,对秋月情有独钟。
    只有在静谧的村庄,才能真正感受中秋节的意境与魅力。青黄相间的稻田上,一轮圆月从东方升起,洋溢着清辉。不远处的村庄、池塘、树林,在月光地笼罩下显得静谧和美、玉宇澄清。看着即将丰收的稻田,一季的忙碌有了着落,大人们的喜悦之情在内心升腾,做梦也是踏实的。小伙伴们喜欢天黑后在大路上溜达,说说笑笑、打打闹闹,回望身后的影子,轻盈清晰,是无忧无虑的快乐。同行的还有不知谁家的小狗,一会儿往东跑,一会儿往西跑,肆意地撒欢儿。
    中秋时节暑气已退,秋高气爽。庭院中月光如水,我在枣树下仰望星空,想象着月亮明暗斑驳之下藏着什么秘密,是怎样的一个世界,是不是真的有宫殿、仙女,还种着桂树。长辈神乎其神地讲述着关于月亮的传说,我听得入了迷,却又将信将疑,成为年幼时很长一段时间都解不开的谜。那时,村庄供电并不充足,没有路灯,夜晚通常是漆黑一片。在中秋节的夜晚,大地亮堂了起来,村民们因此给月亮起了一个直观生动的名字——“月明地儿”。
    中秋节,村里处处弥漫着丰收的喜悦。红枣、石榴、玉米、大豆、花生、谷子,瓜果飘香,庄稼成熟。我们村过去是盐碱地,庄稼难有收成,日子过得贫苦。后来,村里引水种植水稻,水稻的产量高,土壤也得到改良,小麦的产量也上去了,日子渐渐好了起来。但是,村民们还是以面食为主,不喜欢吃米饭。水稻的成熟期是农历八月底至九月初,别的村子开始忙活儿的时候,我们村反而处在水稻收割前的空闲中,使我们可以轻松地过中秋节。
    中秋节是要走亲戚的,父母置办一些菜肴待客,姑姑们回娘家也要带一些礼物。节日总是与美食相伴,在那物质生活并不太丰富的时代,烧鸡绝对是中秋节经典的美味。一年中,我只有在中秋节才能吃到烧鸡。摊开报纸包着的烧鸡,色泽红亮,香气四溢,我早已垂涎欲滴。定了亲但是没有举行仪式的小伙子,中秋节往准丈母娘家送烧鸡是我们村的习俗。由此可见,烧鸡在我们心中的分量。
    如果烧鸡是味觉享受,月饼就是必不可少的常规操作。奶奶将吃不完的月饼放在一个箩筐里,每天在太阳下晾晒,防止月饼变质。当中秋节的“盛宴”过后,月饼就充当了我多日的零食。放学回来,没有做好饭的间隙,我在饥饿地驱使下拿一个月饼吃。月饼是五仁馅儿的,被晒过的月饼又干又硬,我慢慢咀嚼,可以吃出满口香甜的感觉。
    进城读书后,我再没有在村里过中秋节了。繁华的城市,没有村里寂静清凉,明月被建筑物遮挡,失去了应有的皎洁素净。城市使人与月亮的距离变远,让我在中秋节的夜晚想起那一幅月光如洗的乡村图画。
    我刚上大学那年,去学校报到后没几天就是中秋节。因为我第一次离开家乡到陌生的城市,同学之间也不熟悉,所以中秋节之夜产生了思乡之情。学校位于郊区,当月亮升起来,大城市的高楼拉高了天际线,月亮也显得高冷了。我看着那一轮圆月,好像跟在村里看到的是同一个,又好像不是同一个。
    后来,人生好像被生活裹挟着前行,一个又一个中秋节在匆忙中度过,再也没有儿时那般纯粹的心境。近年来每到中秋节,夜阑人静时我经常一个人走出家门,在楼下的广场游走,闻着幽幽的桂花香,馥郁悠远,沁人心脾。“桂子月中落,天香云外飘。”桂花带给人们无尽的遐想。天上的明月,眼前的桂花,正是一年中少有的良辰美景。如今,便捷的通信方式冲淡了人们的思念之情。中秋节的明月,有让人内心归于平静的神奇,月光深处不知藏着多少欢乐与悲伤。
    走过了春夏,秋天变得含蓄厚实,中秋节的月亮澄澈内敛了许多。人生何尝不是如此呢?
    (作者供职于河南省濮阳县人民医院)

 
2008-2012 YYWSB.COM All Right Reserved
医药卫生报版权所有